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词江上王安石优选50句

时间:2024-11-24 05:03

1、王安石【宋】

2、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3、这首诗摄取了各种远景来构成他的画面;

4、《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写了归巢的鸟儿 斜阳 芦苇 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归巢的鸟儿驮着夕阳,夕阳落在江上染红芦苇的画面。

5、《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首句写雨过天晴,阴云半开的景象。次句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全诗悠远淡雅,情趣横生。

6、《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7、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自己不屈从阴暗,反抗阴暗的思想感情。

8、漾:吹过。

9、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也寓意了一定的道理: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10、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倦”、“驮”是关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11、青山缭绕疑无路,

12、“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

13、“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毋宁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14、这首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一幅暮云低垂,雨意浓重的秋江暮云图。

15、江上描写了这样的画面:我在静静的溪边看到碧绿的垂柳。水清如玉带的小溪,一个孩子正在钓鱼。鱼儿上钩的一刹那,孩子手忙脚乱,溪水动了。

16、这首七绝诗境优美、技法精湛,用的是欲擒故纵法。诗人所写“江北秋阴一半开”江上晨景,本是满天秋阴,突然间消散了一半,透出了缕缕霞光。这美好的景色,对于晓行的诗人来说,无疑是挺合适的天气。但好景不长,“晓云含雨却低回”,回即徘徊。黑压压的雨云在低空回旋、徘徊、缓缓移动,眼看一场秋雨会不可避免地降落下来。雨云压顶,来回盘旋,江面上的情景自可想见,给轻舟远航带来了诸多不便。加之“青山缭绕”,江上迷路,诗人简直是无所措手足了。第四句,突然一转,“忽见千帆隐映来”,“隐映”描述的是重叠的样子,千帆竞发,迎面驶来,江路畅通,只管轻舟直下好了。诗人写云雨低回、青山缭绕、江上无路,在诗法上是“纵”,故意地“纵”,而“忽见千帆隐映来”是“擒”。诗人欲擒,不直用笔墨,而是反转用笔,把文势荡开去,然后再收回来,纵而后擒,文势尽跌宕起伏之妙。这比起径情直遂的笔法要高明多了。同时,前有纵,后有擒,在收缩顿挫中,才益发显示出“千帆隐映”的绝胜美景。

17、《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泼我溅地嬉戏。诗中把戏水的孩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这是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

18、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19、王安石〔宋代〕

20、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信手拈来的比喻,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也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21、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22、低下头,看见江水已被斜阳染得红彤彤了。突然一条黑色的鲤鱼跃起,在斜阳的照耀下变成了紫檀色。

23、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24、忽见千帆隐映来。

25、另外,江面无路所产生的焦虑心情,经过“忽见千帆隐映来”的画面突转,形成眼目的骤然一亮、心境的骤然一振,画面的擒纵所造成的诗情的抑扬,更能反映出山重水复之后突见柳暗花明的惊喜心情。可见,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多少懂得点审美心理学。

26、水葫芦又叫凤眼莲本是水中的一种水草,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它的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

27、《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归巢的鸟儿 斜阳 芦苇 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归巢的鸟儿驮着夕阳,夕阳落在江上染红芦苇的画面。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

28、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29、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30、江上,王安石创作五绝诗歌,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

31、晚云含雨却低徊。

32、”水葫芦“是指在江边游泳的小孩子。作者把”水葫芦“比喻江边嬉戏的孩子,是对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33、诗的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及表达的情感是: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的阻断,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这时,诗人笔锋一转,在“青山缭绕”之中,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34、作品原文

35、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36、被:让。

37、王安石的《江上》只有一首。

38、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了。

39、扩展资料

40、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41、一群孩子在江中戏水,他们是那样调皮,那样欢快。像小鸭子一样跳入水中,挥动的胳膊拨水嬉戏打着水仗,他们的水性极好,从水中冒出头来的时候咧开嘴大笑。露出了两排雪白的牙齿,多么可爱啊!

42、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43、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44、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

45、脱:脱下。

46、《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47、雨过天晴,阴云半开,一抹蓝天已带上了晚霞的辉光,黄昏时的云霞沉重地、缓慢地在斜阳中移动徘徊。远处,重重叠叠的青山似乎阻住了江水的去路,船转了个弯,眼前又见到无尽的江水,江上成片的白帆正渐渐逼近过来。

48、江北秋阴一半开,

49、《江上》是王安石创作的五绝诗歌,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

50、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眼前开阔了,畅通了。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