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主题是“乡村,儿童,童趣”。
2、《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
5、《从军行》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6、调动多种器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来写。
7、稚子弄冰:写的是小孩子夜里用金盆装水,早晨从盆里把冰取出来。穿上彩丝,当打击乐,响声穿过树林,可是冰被敲碎了,散落一块像玻璃似的冰块。
8、却看:回头看。
9、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饱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0、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3、稚子弄冰杨万里〔宋代〕
14、③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15、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6、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7、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有一个多音字,这个多音字是供给的供。
18、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9、①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20、③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2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践,经营合理想象。
2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3、【解释】
24、⑦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25、四时田园杂兴:写的是村庄里的人们白天耕田,夜里搓麻绳。小孩子虽然不懂种田的事,但是也模仿着大人在树荫下学着种瓜。
26、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27、范成大〔宋代〕
28、涕:眼泪。
29、闻:听说。
30、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四时田园杂兴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作者无意参加当时政治斗争,仁人义士只好寄情于山水的无奈;稚子弄冰表达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村晚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2、妻子:妻子和孩子。
33、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34、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35、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36、抓住细节进行扩写。
37、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38、【注释】
3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0、稚子弄冰
41、须:应当。
42、官军:指唐朝军队。
43、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44、都是以乡村生活为写作背景。都是写儿童的童真生活。
45、【译文】
46、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47、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48、一、《从军行》赏析
49、纵酒:开怀痛饮。
50、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51、村晚:写的是水草长满了池塘,水漫过池岸。远山像衔着落日似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池塘里。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回家,手中的短笛随口吹着,没有一定的曲调。
5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5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4、雷震〔宋代〕
55、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56、《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57、村晚雷震〔宋代〕
58、《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59、古诗三首的主题是:表现乡村孩子自由快乐,充满童趣的生活。
60、②诗的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61、《从军行》
6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3、舟过安仁:描写了一叶小渔船上两个小童收槁停桨,想要撑伞为帆,催船前行的一副充满童趣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泛舟江湖的自由纯真闲适生活的向往。
64、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65、【赏析】
66、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清楚。
67、【课文主题归纳】
68、【背景拓展】
69、便:就的意思。
70、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71、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72、《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73、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74、作伴:与妻儿一同。
75、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76、④摩天:碰到天。
77、④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78、襄阳:今属湖北。
79、唐代·王昌龄
80、牧童: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81、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8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83、杨万里〔宋代〕
84、【鉴赏】
85、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86、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87、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88、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89、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90、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91、①将晓:快要天亮。
92、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3、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译文:
94、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95、⑤穿:磨破。
96、即:就。
97、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98、放歌:放声高歌。
99、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100、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101、古诗三首的主题是:表现乡村孩子自由快乐,充满童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