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中的物理化学变化【67句精选】

时间:2024-11-24 16:51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2、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5、【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景物

6、二、木已成舟

7、化学原理: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

8、这句诗描写的也是当时金属冶炼的场景。

9、释义: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1、王安石的《元日》:

12、刘禹锡《浪淘沙》中“美人首饰候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讲沙里淘金就是化学上的选矿法。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14、【解释】:形容变化极多。

15、明朝于谦的《石灰吟》:

16、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7、化学原理:烧石灰,碳酸钙分解。

18、化学原理: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20、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中的燃烧现象。

21、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22、释义:(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3、“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24、【解释】: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26、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27、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8、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29、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30、刘长卿《酬张夏》中“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来”。利用诗,景引入物质的三态变化知识。

31、【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官场中的事,千变万化,那里说得定呢。”

32、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33、一、千变万化

3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35、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36、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37、李白的《秋浦歌》:

38、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39、李商隐的《无题》:

4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41、“千锤万凿出深出,列火焚烧若等闭。

4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43、古诗中,所蕴含化学知识的有:

44、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45、成语解析:

4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47、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4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49、刘琨的《重赠卢谌》:

50、扩展资料:

5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5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5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素”,“百炼钢”其实就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54、“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55、【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56、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展现的不是化学变化。我们稍有常识的会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是质的变化,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草被火烧后,在来年的春风中,它又重生出新的野草,如果说变化,那应属物理变化。所以说,该句诗不是化学变化。

57、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5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干。"

59、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6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6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63、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64、化学原理:燃放爆竹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65、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6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燃烧是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