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风古诗翻译及赏析【62句精选】

时间:2024-11-25 21:26

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出自《秋日三首》。

2、诗词鉴赏

3、宋代:秦观

4、译文: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暖风带着杨柳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5、应该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出自宋·志南的《绝句》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望弯弯淡虹,像是挂在小西楼上似的,鹁鸠因彩虹出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怎样才能求得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我喝酒正香,把彩虹作锦帛赏给她们。

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9、秋日三首

10、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11、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12、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13、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14、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15、另赘翻译:

16、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1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18、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19、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20、(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21、"杨柳风",指早春的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用了借代手法。

22、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23、细雨丝丝,打不湿我的衣衫;洒在艳丽的杏花上,花儿显得更加灿烂。阵阵吹抚着我脸的春风已使人感觉不到寒意;而柳树那嫩绿细长的柳条也不时随风舞起,竟是那么轻飏。

24、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25、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系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和尚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26、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27、扩展资料:

28、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29、吹面不寒杨柳风。

30、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31、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32、(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33、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34、“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含义: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3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36、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37、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38、我在河边高大的古树荫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慢步走过小桥,惬意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春光。

39、春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春风轻轻吹拂人面,带着清新的杨柳气息。

40、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

41、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4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43、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44、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45、写作背景:

46、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47、【赏析】:

48、杖藜扶我过桥东。

49、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因而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50、(图片采自网络)

51、志南和尚的这首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沐春风,如临细雨。这首诗语句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重点关注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极具情趣。虽然在他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经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还是这两句。

52、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53、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情景。前两句叙事,写老和尚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岸边的古树树荫下,上岸后,他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一句“杖藜扶我”,是将拐杖人格化了,拐杖成了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着诗人前行,给人带来一份亲切感。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而去。其实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的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还是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在这儿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有东风迎面吹来,这是一份惬意的诗意。

5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一诗。

55、古木阴中系短篷,

56、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

57、沾衣欲湿杏花雨,

58、后两句通过诗人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在一起,重点放在展示它们的神态。“欲湿”一词,形神俱备,既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天气,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使花儿显得更加娇妍。“不寒”二字,则点出了当下的季节,春风扑面,带着丝丝暖意,细长的柳条也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轻盈多姿。宜人的春色尽入眼底。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59、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60、“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的意思是: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61、【原诗】:

62、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出自(南朝)萧纲《折杨柳》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有障碍,风吹得轻一些,那么花就会落得迟一些。借景抒情,生动表现了诗人不忍别离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