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寒食韩翃古诗原文优选54句

时间:2024-11-26 02:43

1、写寒食节崧山的环境,细雨蒙蒙,烟雾缭绕,树林片片,太阳出来了,阳光笼罩着树林、山川.颔联重在叙述,说时间过得快,转眼又是一年.颈联则睹物有感,诗人面对落花、归雁,心情低落.尾联直抒胸臆,写登山而百感交集.

2、【解释】: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3、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4、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

6、《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7、扩展资料《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8、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9、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却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10、可以用飞絮和柳树来概括景象。

11、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12、【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13、用四字成语:春意盎然、杨柳依依、落英缤纷概括。

14、创作背景

15、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6、这两句的意思是: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1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8、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到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19、意思: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到处都是飞舞的柳絮、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的宫人们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诗歌:《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0、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1、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

22、《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3、唐·韩翃

24、《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

25、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26、【示例】: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27、寒食/寒食日即事

28、韩翃【唐】

29、无处不飞花,春意浓郁,笼罩全城。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飞花写春,斜柳写风。

30、扩展资料

31、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32、韩翃(719年一788年),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体裁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天宝13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33、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

34、杨柳飞花

35、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飞花写春,斜柳写风。

36、扩展资料:

3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8、写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3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0、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

41、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42、《寒食》这首诗写了春城、飞花、东风、御柳、日暮、蜡烛、轻烟、五侯家。

43、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统治中各种腐败现象的讽刺和不满。

44、《寒食》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45、唐代:韩翃

46、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47、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48、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9、落英缤纷

50、拼音:[luòyīngbīnfēn]

51、——韩翃·《寒食》

52、作品原文

53、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54、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