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赠汪伦40句精选

时间:2024-11-26 20:13

1、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徽)漫游。

2、很明显这是李白写给汪伦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是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的,这是诗友之间的感情:也是朋友之间的情谊。唱着歌送行说明两人很是愉快与高兴:没有烦心之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3、古诗《赠汪伦》是一首七言绝句,赞美了汪伦对李白的诚挚感情,同时也歌颂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本诗的主角是李白与汪伦,李白一生游历山川,在安徽桃花潭结识汪伦,建立了深厚友情,李白离开的那天,汪伦为其唱歌送行,李白十分感动,这首诗朗朗上口,留传千古。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忽闻岸上踏歌声。

6、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7、汪伦:李白的朋友。

8、原诗文如下:

9、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10、不及汪伦送我情。

11、由此诗句中,可以窥视出李白和朋友汪伦有多么深厚的情谊。李白正耍辞别汪伦乘舟行驶,忽然听见岸上有踏步的声响,才知道这是好朋友在用脚踏着步还咏着歌为自已送行。这时,李白抬头看见桃花潭,不由得心头发热,心想,桃花潭的水纵然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李白是个大诗人,可见他想象是何等的丰富呀!

12、古诗赠汪伦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歌颂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13、《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14、《赠汪伦》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关于汪伦的身份,有人说他是“村人”(清朝王琦),有人说他是“农民”(郭沫若),有人说他是“泾川豪士”(袁枚),更有人说他是“当地人民派他来的一个青年”,是人民群众代表(万文武)。其实呢,根据《汪氏宗谱》和《泾县志》记载,汪伦是当过泾县县令的一个文人贤士,这个最靠谱。他在桃花潭附近有别墅,“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池馆清且幽”,他的别墅营造得非常雅致。而且,李白在做客时,汪伦招待得非常好,有酒喝、有肉吃、有歌舞相伴。这都是李白在《过汪氏别业二首》中写到的。

15、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16、唐·李白

17、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18、《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一首诗

19、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20、作品原文

21、白话译文

22、唐代:李白

23、李白乘丹将欲行,

24、《赠汪伦》是

25、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6、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7、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v

28、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29、李白乘舟將欲行,

30、是李白大诗人写给汪伦的诗,原诗是,赠汪伦

31、作者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送别诗。

32、答案如下:

33、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送别诗。汪伦是李白游历桃花潭时结交的朋友。诗人坐小船将要出发,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唱着歌走出来,声音很熟悉,这个人就是好朋友汪伦,汪伦来给李白送行来了。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说桃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深,但是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谊深啊!

34、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36、赠汪伦作者:李白(唐)lǐbáichéngzhōujiāngyùx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hūwémànshàngtàgē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táohuātánshuǐshēnqiānchǐ 桃花潭水深千尺,bùjíwānglúnsòngwǒqíng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山大川。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语句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37、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⑷不及:不如。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赏析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4][6]名家点评《批点唐诗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语从至情发出。明代朱谏《李诗选注》: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大方家格力过于唐之诗人绝句亦远矣。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李杜二家诗钞评林》:诗不必深,一时雅致。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唐诗摘钞》:直将主客姓名入诗,老甚,亦见古人尚质,得以坦怀直笔为诗。若今左顾右忌,畏首畏尾,其诗安能进步古人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亦同此,所以不及此者,全得“桃花潭水”四字衬映入妙耳。《镫窗琐语》: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不知唐人诗有因此而人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清代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笺注》: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赖有妙语达之。清人李锳《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诗式》:首句从“李白欲行”起,下一“将”字,则已在舟中而尚未行也,此就题起格。二句岸上有“踏歌声”,汪伦送李白也,伏下“送我”二字之根,承首句起。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兴下“情”字;三句转变,虽系兴字诀,却实接也。四句言汪伦之情更深于挑花潭水;虽深至千尺而不及汪伦之情之深,非为潭水言,特借以形容汪伦之情。“深千尺”三字已写足,下句拍上,更得势。所谓四句发之如顺流之舟者,于此可悟矣。(品)宛转。

38、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39、桃花潭水深千尺,

40、不及: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