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ǎoyǔzhīshíjié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dāngchūnnǎifāshēng
4、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5、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6、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7、当春乃发生。
8、译文及注释
9、[魏晋]曹植
10、春夜喜雨
11、曹冲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都是非常聪明,曹冲就是7岁就能称大象的那个神童,很可惜,天妒英才,曹冲在十二三岁的时候,生病死了。
12、《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3、重:读作zhòng,沉重。
14、七步成诗的是曹植,不是曹冲。
15、suífēngqiánrùyè
16、春夜喜雨全文:
17、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18、《七步诗》是曹植的作品与曹冲无关。原诗: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1、发生:萌发生长。
22、作者:杜甫
23、乃:就。
24、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2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6、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27、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28、好雨知时节,
29、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30、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31、杜甫〔唐代〕
32、该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全文如下:
3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5、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6、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37、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3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9、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40、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成都定居。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41、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2、《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761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咏物律诗。
43、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44、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5、曹植,文学家,诗人,曹操的儿子,与曹操、曹丕并称为三曹,是建安七子之一,诗词歌赋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才高八斗”,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排挤曹植,有意杀他,命他七步之内作诗,就有了这首
46、这首诗的意思是: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47、[唐]杜甫
48、晓:天刚亮的时候。
49、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50、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5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2、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53、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54、《春夜喜雨》是唐朝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55、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