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结合了量子力学及广义相对论于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提出黑洞发出一种能量最终导致黑洞蒸发该能量被命名为霍金辐射引起全球物理学家重视。
2、关于学习、学有所成的名人事例:
3、伽利略好奇善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4、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5、胡九韶回答说:“我们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没有战乱。一家大小有吃的有穿的,没有饥寒。家中没有人病在床上,也没有人被关在监狱里,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6、胡九韶知足常乐
7、凿壁借光
8、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9、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10、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11、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12、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13、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4、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15、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16、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17、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18、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9、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他在手术过后的几天又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奇迹般的活下来。但在往后数十年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
20、中国的匡衡“凿壁借光”、祖逖“闻鸡起舞”、孙敬“悬梁刺股”、王阳明“龙场悟道”等等。外国的演讲家力克·胡哲、凯伦凯勒等等。无论国内外,这些名家大作都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这些人和事都带给我们无穷的借鉴价值。
21、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一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为祖国的崛起而承担起无比沉重的责任,在我们平常人看来,也只有那些具有超能力的巨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周恩来,他和我们一样都是血肉凡躯,他做到了。那些为祖国事业贡献出毕生心血的都是伟大的人。
22、凿壁偷光
23、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24、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25、少年时霍金并不好学。1970年代初霍金与彭罗斯合作发表论文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宇宙大爆炸前必然有奇点存在成为首篇重要文章随后成为少数认真看待黑洞的学者。
26、目不窥园
27、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28、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29、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30、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31、牛角挂书
32、住在江西金溪的胡九韶,家境十分贫苦,一边教儿子读书一边耕种,勉强维持温饱。他每天下午,还焚香感谢上天又给他享受了一天清福。他的妻子笑他,说:“一日三餐全是菜粥,这叫什么清福呀?”
33、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
34、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
35、辜曾对人津津乐道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意思是:前朝的缠足其实不是不好的政策,我妻子的小脚是我的兴奋剂。)康有为为此送过辜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36、徐悲鸿到法国留学学习画画
37、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38、霍金身残志坚
39、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40、哥白尼从小立志研究气象
41、这句话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42、《陆羽弃佛从文》
4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4、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仅一个。“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样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
45、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辜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
46、祖逖与司空刘琨一起出任司州(治洛阳)主簿。两人“情好绸缪,共被同寝”,关系十分融洽。 时值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夜。大族擅权,政治黑暗;豪强纵横,民不聊生,表面上的繁荣已经掩盖不住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了。 一天半夜,祖逖被野外传来的鸡鸣声吵醒了,便用脚踢醒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于是,两人相邀到户外,拔剑起舞。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闻鸡起舞”的佳话。 祖逖与刘琨“并有英气”,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充满了忧虑,经常议论国家大事,有时夜深还不能入睡,拥被起坐,相互勉励说:“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47、霍金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
48、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49、韦编三绝
50、刺股悬梁
51、囊萤映雪
52、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
53、松下突然想:仅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能够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