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涂色了,我们先给主题涂上红色,背景涂金黄色,右侧的灯涂上彩色,梅花树枝涂上红色和棕色。
2、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3、元宵节手抄报模板——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4、最后我们给背景涂上湖蓝色,并在边框中画上横线,一份漂亮的元宵节手抄报就完成啦!
5、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7、当然你也可以把元宵节画成你喜欢的颜色。红灯笼上色的时候,可以把中间涂成黄色,代表烛光。下面我们画点云纹,用马克笔粗的这一边涂色,这下你们就知道我为推荐马克笔,不推荐水彩笔了吧。因为它可以勾线,可以上色,特别是这种大面积的颜色。
8、首先在左上角写上主题,并在底部画上祥云,画上一个拿着莲花灯的小女孩,还要画上一碗汤圆。
9、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10、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11、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12、在手抄报的右上角画上一树梅花和一些灯,在手抄报中间画上三个边框。
13、第二步、然后在左边画房子和树枝,在右边画一家人吃饭的情景,在右上方画树枝和灯笼,在正上方写主题文字:元宵佳节
14、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就和团圆两个字牢牢的联系起来。
15、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16、谢邀!可以写上春节的来历啊,习俗啊,关于春节的诗歌啊,春节当天自己在干什么啊等等。其实主要就是旁边的图案画的好看一点,字写得优美一点就可以入了老师的法眼啦~画画的多一点,好看一点就行啦~
17、可以,不要太大就行这天家家户户要吃汤团、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这天,爸爸教我包汤团。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开始包汤团了,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了一小团面,放在手掌中间挫一个小圆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进刚揉好的面团,用筷子夹点芝麻馅放在刚弄的洞里,用四个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间按,揉一揉又变成了圆形。我要把这个“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时,爸爸叫住了我说:“儿子,这样放上去可能会粘的,在糯米粉里滚一滚就不粘了。”我照着爸爸的方法一试果然不粘了。照这样一连做了好几个,不一会二十个就完成了,个个洁白如玉,让人嘴馋。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时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周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天空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有的礼花在天空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闪,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间就消失在天际中。 我爱包汤团,但我更爱元宵节。
18、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19、第三步、最后涂上喜庆的颜色,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就完成了
20、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21、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22、再来几只大灯笼,元宵节灯笼必不可少。中间有点空,我画上一只被决定了命运的汤圆吧。我能想到的元宵节,就是满大街的红色。
23、“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24、我们先把标题写上,这个适用于任何你想做的绘画题材。
25、接着给底部的插图全部都涂上颜色,并给三个边框分别涂上紫色、彩色和浅黄色。
26、然后就是给标题配图,我想画的是一碗汤圆。我本来是想一本正经画汤圆的,可是画着画着这手又失控了。这个方形的不知道是啥的东西,又跳出来抢戏了。然后我们给这个大碗穿上衣服,给这一堆小可爱再化个妆。这样看起来就有意思了吧!
27、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28、不管是手帐还是手抄报,还是其他黑板报还是海报,只要是画版面,第一位的一定是标题。
29、第一步、首先先用铅笔在纸张下方画带有中国元素的边框。
30、闹元宵适合做手账可以用以下方法。
31、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32、像往年一样,每到这个佳节,带给大家最美好的祝福:正月十五月儿圆,月儿代表我的心!让明月捎去我对你的祝福: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