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132句

时间:2024-11-29 15:53

1、年12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最后,除少数红军突出重围外,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面。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2、警卫员知道总司令是说一不二的,尽管心里有些舍不得,也只好端着稀粥向病号那边走去。

3、“好!”“同意!”大家喊了起来。

4、刚晒干的衣服又一次被打湿,风雨吹来,冰冷入骨。

5、为了过草地,同志们都学会了寻找野菜的绝活,在粮食吃完的时候,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最后,红军战士平均每人带着五六斤口粮,就这样上路了。

6、我念书时看过一个,在1931年冬天,16岁的邬家珍软磨硬泡加入红四方面军第31军当医院护士,而且对长征中的几处小细节印象深刻:夜行军漆黑一片,她们把吃饭的白搪瓷碗别在腰后,给后面的战友当光源;药品极其匮乏,她们只能用盐水就着当地一种黄纸给伤员当膏药,眼睁睁看着伤口流脓;队伍断粮时先杀马,把肉和草根拌在一起吃,再把马皮、骨头和野草煮成一锅汤,之后啃草根、吃皮带,“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红军长征的壮举激历我奋向前。

7、红军长征

8、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9、贺龙嚼了3天的牛皮:“为救命,贺龙把他的枣红马都杀掉给战士们吃了。”老红军胡守富回忆说,每到宿营地,贺老总便千方百计地钓鱼,“几条小鱼熬成的汤,把饿晕的军团政委关向应救醒了,而他自己却嚼了3天的牛皮。”

10、下午,常常是突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劈头盖脸地打下来,令人猝(cù)不及防,逃都没地方逃。

11、这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长征的人,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样艰难的岁月,红军战士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挪过来的。

12、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13、红军长征:

14、关于红军长征的成语:

15、出发前,红军指挥员命令各部队四处筹集粮食,以备过草地时有足够的力气。但当地人烟稀少,即使有人也都不富裕,红军拿着钱却买不到粮,什么办法都想了,但把当地居民的存粮都买来也不够用,负责筹粮的战士急得直哭。

16、至今为止,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太多太多的战士留在了草地中,留下了他们火热的青春年华。但更多的战士坚持着走出了这片草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17、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迎难而上、激流勇进

18、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19、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20、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21、贺子珍是毛泽东的妻子。长征开始时,她已怀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贺子珍随干部休养连在黔西盘县境内隐蔽休息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一个担架员被炸死,伤员暴露在田地里,敌机又一次俯冲下来。在这危急关头,产后虚弱的贺子珍立即冲过去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躯体掩护着伤员。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块弹片。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只得把表层的弹片取出,有些深入体内的弹片伴随了她一生。

22、那个连长噙着眼泪,向其他病号说:“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病号都被感动得哭了。我们望着敬爱的总司令,心里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

23、由于出了草地,红军还要继续战斗,所以红一方面军组织了一个收容队。掉队的人员就跟着收容队继续前进,可以走得慢一些。每天,掉队的都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参加了后面的战斗,但也有不少同志没能跟上,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上。

24、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

25、听着总司令的话,我们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内心感到很惭愧,大家纷纷议论要把这条牦牛留到最困难的时候。

26、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27、一个铜锅的故事:红3军团某连有一个9个人的炊事班,携全连仅有的一个铜锅进入草地。炊事员一个个牺牲,铜锅一次次换肩膀……走出草地后,铜锅已挑在司务长的肩上,炊事班的其他同志全都牺牲了。

28、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29、多少战士在他人和自己之间选择了他人,把最后一点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他们虽然牺牲了,但历史会记住他们,中国人民会记住他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中国革命,在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勇士们的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光荣的胜利!

30、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临危不惧

31、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接的边缘地带。

32、“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33、这样,过雪山之前,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34、战士们把征集来的青稞(kē)麦磨成面粉,再炒熟了带在身上;并杀了几匹马和当地藏民的几头牦(máo)牛,做成肉干;有的战士铤(tǐnɡ)而走险,看准了敌军的部队运给养,就噼噼啪啪地一阵乱打,抢了给养当口粮;还准备了烈酒、辣椒好抵御寒冷。

35、挺身而出、战无不胜、临危不惧、威震天下

36、战士们没有被苦难打倒,被困境击垮,他们同甘共苦,坚持不懈,最终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严酷的大自然,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37、第三个:

38、怕牺牲、勇往直前、舍己为人、任劳任怨

39、走了几天,大多数战士就都开始饿着肚子赶路了。分下来的青稞麦炒面只够吃几天的,虽然难以下咽但总比没有好。很多红军后来回忆,都觉得那时能够走出来十分不可思议。

40、《女战士小董》

41、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42、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皮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近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上的皱纹也比过去深了,密了。

43、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

44、前有天险、后有追兵、围追堵截、艰难险阻

45、四渡赤水是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的一场优秀运动战。在这场战斗中,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改变战斗方向,指挥红军驰骋在川黔滇边境地区,巧妙地穿插在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46、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一块块巴掌大的牛骨头,被沸腾的水卷起来又按下去。一阵微风吹来,香喷喷的牛肉气味直钻鼻孔。大家谈笑着,赞美着,都说今天的晚餐是一顿丰盛的“牙祭”。

47、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

48、开饭了,就餐的人们,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草地真是一个又大又好的露天餐厅。我盛了一碗野菜坐下来,一眼就看到总司令也端着一碗野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哩。他边吃边向旁边的战士们称赞野菜的味道。战士们见首长和自己在一块吃野菜,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感到拘束,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

49、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团走在最后,前面的部队过去后,留下成堆的战士尸体,他们就负责掩埋,让牺牲的战士们入土为安。但所谓的掩埋,也就是让战士们的身体,不至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草地上有多少“红军坟”,谁也说不清楚。

50、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英勇击落6架敌机。以自己独特的战术抵抗国民党军队。

51、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

52、总司令站在一个草坡上,边喊边招手:同志们快来呀,告诉你们几个好消息。

53、气冲牛斗、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

54、“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55、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56、长征途中还有“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把钓来的鱼给战士们吃,自己饿死在灶台旁。这样故事太多,感人心肠,另人难忘。

57、病号中有个是党校二连连长,发高烧已经两天了,一点食物也没沾牙。可是他宁愿自己多忍受点艰苦,也不愿吃掉自己敬爱的首长的稀粥。其他几个病号也和他一样。警卫员没法,只得仍旧端回去,可是总司令又叫他送过来。这样来回几趟,弄得警卫员不知听谁的好。怎么办呢?稀粥都要凉了。大家知道我和总司令比较熟悉,便推我去劝说。

58、“牦牛!”很多人惊喜得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仅仅一条牦牛,怎么够好几百口人吃呢?

59、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就上去救人,许多都一起牺牲了。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

60、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61、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62、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两个故事。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和艰险,勇往直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63、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64、没有能吃的野菜,他们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65、这“七根火柴”就是这位旡名战的生命,就像他生命火炬在发光,在燃烧。他手指的方向,就是红军前进的方向,就是胜利的方向。

66、我走近总司令,说:“总司令,我看着稀粥还是应该您吃。论职务,您是首长;论年纪,您比我们大;论身体,您不比我们青年人。”我边说边扳指头,一口气把想好的这些理由都说出来。总司令听了,呵呵地笑起来,他踱到人群中间,用平稳清晰的语调说:“同志们,稀粥还是应该病号吃,他们有病啊!”总司令说着,慈祥地望着大家。大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67、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68、到了中午,太阳升得老高,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一片云彩都没有。早上披在身上的被子、衣服被太阳晒得十分僵硬,很难脱下来。本来就疲惫的战士们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就这样一步一停地向前走。

69、长征的故事《丰碑》

70、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71、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

72、“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73、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镇定自若

74、第一个:《金色的鱼钩》

7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76、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77、贺子珍舍身救伤员

78、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79、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有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80、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81、一、断肠就义红军师长

82、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的战斗机,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在战略转移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成为战争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83、总司令一面细心地寻野菜,一面给周围同志分析当前的国内形势,教导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对待困难,经受生活的严峻考验。他说: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就一定能走过草地,到达陕北,见到毛主席;就一定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听着总司令的话,我浑身增添了力量,连肚子也不象刚才那么饿了,拔起野菜来也格外轻快了。

84、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wèi)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85、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86、在草地里,战士们身上、脚上永远是湿的:早晚是雨水,中午是汗水。战士们的衣服都发霉了,由于太潮湿,不少伤员的伤口都发炎了,久久不能愈合。很多伤员因此发着高烧,在茫茫的大草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87、就这样,草地埋葬了许许多多的热血男儿,千千万万的战士没能从这里走出去,就此长眠草地了。

88、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89、他们就是一座座丰碑,永远驻在我们的心房。

90、部队又要出发了,贺子珍为了不拖累大家,影响部队行军,主动要求留下来。毛泽东和战友们坚决反对。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她继续随部队长征。贺子珍这种舍生忘死救伤员,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激励着战士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向最后的胜利。

91、开始挖野菜了,我们几个女同志走在一块。这时,总司令又出现在我们身旁,他给我们介绍草地上的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总司令还能说出各种野菜的生长期和味道。我们一面按照他的指点挖野菜,一面想:总司令对野菜这样熟悉,他一定没少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和红军战士一道,历尽千辛万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看了总司令几眼,看到他那显得有些苍老却十分刚毅的面容,看着他那露这一道道青筋、正在拉扯野菜的手,我的心无法平静下来。

92、我们不能忘记那千千万万的、牺牲了的同志,他们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大无畏精神,什么是信仰。

93、由于太潮湿,火很难生起来,而夜晚又太冷,战士们就三五个人挤在一起入睡。许多战士在第二天早上就没再起来,保持着相互依靠的姿势永远地进入了梦乡。

94、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95、总司令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营养好的很,是我们今天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大家去扯点野菜吧,他说罢,用征求意见的眼光向四周看了看。

9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97、但这不是过草地最难的事情,更难应付的是饥饿。

98、夜晚时多是雾雨笼罩的天气,草地上找不到一块比较干的地方宿营,累极了的战士们就找一个土丘,或是河边高地,有的就地而卧,用石头做枕头休息。有的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

99、威震天下、一马当先、一身正气、万夫不当

100、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101、“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102、长征感人的事迹太多了,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炊事班班长的故事。

103、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一旁的泥潭。

104、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的百余名官兵在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他本人腹部受重伤,不幸被捕。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他从昏迷中醒来,乘敌不备,用手伸进腹部伤口,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和信念。

105、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106、第三怕过河。草地还是十分原始的环境,上面许多河,有的水浅一些,还能涉水过去,但多数河都又宽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还很急,许多战士都在渡河时牺牲了。有时候遇上天降暴雨,正在过河的战士就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一去不复返了。

107、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108、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109、草地上的野菜并不多,寻了个把钟头,每个人才弄到一小把。我们把野菜洗干净,送到炊事班去。

110、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

111、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12、还有的老红军回忆:“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难熬。

113、爬过了雪山,战士们以为再冷也不过如此了,但草地的寒冷是那样的深入骨头,成为大草地留给红军战士的又一深刻印象。

114、总理亲自抬棺送葬: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随红3军团过草地。时任军团兵站部部长的杨立三身体也很虚弱,却坚持亲自抬周恩来,走出草地后便累倒了。1954年,杨立三去世,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亲自为他抬棺送葬。

115、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116、这在这时,康克清同志来了。她明白面前所发生的事情后,就从警卫员手中接过粥碗,对总司令说:“老总,你就尝尝吧。你不吃,他们是不会吃的。”说罢,用勺子盛了两三口粥倒在总司令冷碗中,余下的分给四个病号。总司令喝完粥,举起碗来向着病号说:我已经吃了,同志们快吃吧!

117、“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湿了,就成了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

118、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这是一碗米粥。粥可真稀,人影子都照得出来。总司令瞧了瞧,皱着眉头问:“这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说:“先头部队送牦牛来时,顺便捎来一点点大米给您熬粥喝。”总司令温和地说:“给病号送去吧。我吃牛骨头煮野菜,营养好的很。”说罢,夹把野菜往嘴里送。他吃地那么香甜,看不出有丝毫难咽的样子。说实在的牛骨头炖野菜,闻起来香喷喷的,可一吃起来就不是滋味。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

119、总司令一下就把我们的心思猜中了,他笑着说:不能一顿吃了呀,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哩。同志们,过日子要有个长远打算,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呀!我们四川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那样啊!

120、到最后的时候,实在没得吃,只好杀战马。彭德怀的大黑骡子就是在过草地时杀掉的。当时,老饲养员挡在骡子前面,实在舍不得杀。他饲养了它那么久,早就培养出感情来了,大黑骡子就像他的战友一样,要杀掉自己的战友,谁能忍心呢?最后,由于实在没有吃的了,大黑骡子还是被杀了。

121、一霎时,这喊声就把大家吸引到草坡的四周来了,总司令看了看前面的人群,兴奋地说: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领导的北上红军和陕西的红军打了大胜仗啦!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激动得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

122、他的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使他们有力气坚持着走出草地。就算这样,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倒下去。牺牲的战士越来越多,到后来,后面的部队,就沿着死难的战士们的尸体一路前行,根本不用向导了。

123、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可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同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124、“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125、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126、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127、第二个:《马背上的小红军》

128、草地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衣着单薄的战士们就喝点酒,或者咬点辣椒驱寒。空着肚子喝烈酒、吃辣椒,别提多难受了,许多战士都得了肠胃炎,常常疼得走不了路。但那么少的酒和辣椒哪里够用呢?两三天后就没有了。战士们只好紧紧靠在一起,彼此取暖。

129、三个病号一天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日整夜的合不拢眼。

130、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

131、初中“七根火柴”这篇课文至今另我难以忘怀。文中记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无名战士斜靠在一颗枯树下,左手指着前方,就在他的腋下一个紧紧包裹的小布包里有七根火柴。

132、一个13岁的小红军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大家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