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闻一多的作品精选好句107句

时间:2024-11-29 16:04

1、七月派: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2、三、《七子之歌》每首诗的结尾都发出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的呼号。

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出生,曾经是现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贞的民族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以及新月派代表学者和诗人。

4、一误再误;

5、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6、诗人啊!

7、《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在字里行间中,无不展现了澳门400年的沧桑,与中华民族对命运的抗争。这首诗令我们体会到了闻一多在写作时情感上的爆发,也同样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与不屈,正像诗中所写:“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8、创造光明你的因。

9、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10、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代表作《七子之歌》《死水》,新诗集《红烛》等。

11、烧沸世人的血——

12、又何苦伤心流泪?

13、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14、现实浪漫派:代表诗人有郭小川、闻捷、贺敬之、张志民、田间、李瑛、李季、严辰等。代表作品: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李瑛《酒肆》《鲁迅》,闻捷《苹果树下》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等。

15、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等,就可以看出徐志摩属于哪个文学流派,因为这些作品均符合新月派的风格和要求,宣扬自由、超脱功利。所以说徐志摩是属于新月派的。

16、原是为烧的。

17、《七子之歌》的创作者是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由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后来首篇被作曲家李海鹰谱上了曲。

18、徐志摩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是什么?

19、红烛闻一多写的

20、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21、然后才放光出?

22、《七子之歌》包含了七首短诗,分别以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等七个遭割让、租借的中国领土为题,每首七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

23、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24、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25、象征派: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26、培出慰藉的花儿,

27、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亦选用了此组诗《七子之歌·台湾》,作剧集之片尾曲。

28、湖畔派: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蕙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9、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30、徐志摩的一生虽然过得比较凄苦,但是那是他追求的,他希望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像初生的婴儿,像他的诗一样的真实。

31、朦胧诗派:主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王小妮、芒克、李钢、食指、多多、王家新、黑大春、傅天琳、车前子等。代表作品:北岛《回答》《一切》《宣告》《十年之间》《黄昏,丁家滩》,舒婷《神女峰》《致橡树》《墙》,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感觉》《弧线》《小巷》,梁小斌《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炼《诺日朗》《大雁塔》,江河《纪念碑》,食指《相信未来》,王小妮《印象》,王家新《潮汐》,车前子《我的雕像》,李钢《蓝水兵》等。

32、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33、既已烧着,

34、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35、《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36、代表作《七子之歌》、《红烛》

37、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38、烧破世人的梦,

39、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40、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颂扬理想,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深得青年人的喜爱,影响至今不衰。徐志摩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尤其是欧洲文化的熏陶,所以具有很深的浪漫主义色彩。新月派是现代诗史上的重要学派,它自1927年分开,前期主要是以闻一多为代表,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改变了之前过于散文化的特点,这使得新诗可以自觉创造。徐志摩的诗主要就是以自我创作为主的,他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渴望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诗歌之中,他渴望超脱自我,渴望救赎,渴望自由,更加渴望爱情,他将爱情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生活中的困难,他走每一步路遇上的挫折,他内心的苦闷都是他写作的题材,他可以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看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新月派就是宣扬这样的精神,它追求的是自我创作,注重格律,艺术表现和抒情方式和现代是一样的,徐志摩的诗就非常符合这些要求。

41、请将你的脂膏,

42、现代派: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43、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44、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45、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46、一、《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创作的。

47、第三代诗群:代表诗人是于坚、韩东、杨克、周伦佑、杨黎、李亚伟、海男、欧阳江河等。代表作品:于坚《尚义街6号》《芸芸众生4·罗家生》,韩东《有关大雁塔》,杨克《在地面与天空之间》,李亚伟《中文系》,欧阳江河《蝴蝶》等。

48、《七子之歌—澳门》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由李海鹰作曲,歌词是闻一多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作品中的一篇。

49、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50、“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51、这样红的烛!

52、哦!我知道了!

53、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54、闻一多《红烛》

55、红烛啊!

56、闻一多先生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1925年,闻一多先生正在美国留学,独居异乡,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为了能够早日投身报国,他毅然决定提前结束留学生涯回国。结果闻一多回国后,所见之处,满目疮痍。悲愤的心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就有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经典爱国思乡之作。

57、四、这是闻一多诗歌精神的一种力量,一种神圣的呐喊,一种苦厄中怀着希望的情绪,一种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58、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研修,在闻一多美术成绩突出时,突然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诗歌是其最爱。

59、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60、作品名称发现作者闻一多作品出处《死水》

61、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62、烧吧!烧吧!

63、《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夏天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旅顺-大连)。

64、那时的中国社会黑暗,山河破碎。闻一多看到祖国被列强强占了七块土地,愤然写下了《七子之歌》。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土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受尽异族欺压,渴望回到母亲怀抱。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一方面表达了对列强的愤恨。

65、《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

66、闻一多。

67、徐志摩诗作风格是比较婉约的,他的诗歌就像是一弯清月一样,恬静朦胧又充满了神秘,像是火一样灼烧着别人。徐志摩没有经过世俗的污染,像孩子一样干净澄澈。在他的诗里面,他经常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比拟,他将漫天的雪花看作是他自己,将很多东西都赋予生命,这就是他,这就是他的诗。

68、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69、结成快乐的果子!

70、可是一般颜色?

71、《高一语文红烛》全文译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2、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73、中国现代文学家

74、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75、二、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

76、《澳门岁月》主题曲

77、新月派: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徽因等。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78、闻一多组诗作品

79、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80、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男,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81、不息地流向人间,

82、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83、九叶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代表作品:陈敬容《珠和觅珠人》,穆旦《赞美》《森林之魅》等。

84、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85、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86、既制了,便烧着!

87、你心火发光之期,

88、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89、矛盾!冲突!

90、灰心流泪你的果,

91、《发现》不是矛盾作品。是现代诗人闻一多所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该诗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现了诗人从美国回来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与愤懑,以及在这种深广的忧愤中升腾的对祖国执著和忠贞的爱。

92、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曾于中国澳门回归时在华夏大地迅速传唱,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反响。

93、先说结论,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创作的。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七子之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的国是非常的平落,饱受列强的欺辱。中国大量的领土被外国强占去闻一多,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诗人,面对这种情况,非常的悲愤,便写下了七子之歌。

94、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95、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96、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闻一多的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闻一多

97、才着急得流泪!

98、红烛意象特点是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

99、红烛这首诗是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100、匠人造了你,

101、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生于湖北黄冈浠水,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新诗集《红烛》、《死水》。

102、你烧得不稳时,

103、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qiǎng)褓(bǎo)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lǔ)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04、不误,不误!

105、《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创作的。

106、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107、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始终是一个生命的信徒,相信生命是艺术,他极端地肯定他的理想主义,不断地要求自我实现。《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选徐志摩的诗二十六首,其中巜翡冷翠的一夜》,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诗用一种平白的口语写成。志摩的诗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经他试验过的有散文诗,自由诗,无韵体诗,骈句韵体诗,章韵体诗。虽然还不能说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至少开辟了几条新路。其代表作《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英国康挢,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