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顾城诗集

时间:2024-11-29 16:36

1、冰镜——月亮好像一个冷艳的美人,透发出一丝丝的寒气,让人觉得冰冷。月亮又好像一面镜子,能将人们心中最美好、最邪恶的想法照射出来。它仿佛能够净化人们的思想,将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纯净,更加美好。“冰镜”这个称号与月亮是天生一对。

2、我和无数,不能孵化的卵石

3、夜光——在毫无光线的黑空的照耀下,世间万物都静得出奇,到处都被黑暗笼照着,天空上的一轮明月打破了这死一般的沉默,它仿佛是一个灯笼,点明了人们的生活。它好像是黑暗的火焰,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因此,称月亮为黑夜里的光明“夜光”恰到好处。

4、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5、把我们吞没,又悄悄吐出

6、一会看云,我觉得

7、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8、你,一会看我

9、作品名称星月的来

10、它的影子

11、《一代人》

12、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于北京。是“朦胧诗”作者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文革”中曾随其父、部队诗人顾工下放山东一个农场,其后开始诗歌写作,1980年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会”而引起注意。除了诗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外,其个人诗集有《黑眼睛》、《墓床》等,还有与雷米合作的小说《英儿》

13、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14、星月的来由《星月的来由》是现代诗人顾城所作的朦胧派诗。

15、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16、玉盘——每到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圆圆的月亮挂在充满繁星的夜空上,像个大大的圆盘。月亮晶莹透明,让人觉得好像是少女的肌肤般“柔滑细腻”,好像美丽的白玉一样漂亮,毫无瑕疵。“玉盘”这个雅号非月亮莫属。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就广为流传。

17、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18、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19、每当遥望璀璨的星空,月亮时而圆时而缺。月圆时有完整之美,月缺时有残缺之美。这些美都让人忍不住想起月亮的美称雅号。

20、有的雅号是根据月亮的形状描绘出来的。

21、《远和近》

22、有的美称是根据月亮给人的感觉,人们想像出来的。

23、垒在一起,蓝色的河溪爬来

24、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25、顾城(1956—1993),朦胧派诗人,北京人。

26、朦胧诗派

27、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28、广寒宫——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广寒宫,把漂亮的嫦娥“困”了一生。它也是月亮的代表特色之一,人们记住了广寒宫,也记住了嫦娥;记住了嫦娥,自然就记住了月亮。

2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30、有的美称是根据月亮的神话传说得来的。

31、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32、玉钩——除开朔、望之时,平常挂在天空中的月亮,就是蛾眉月、弦月,仿佛是一条尖尖的小船,在海洋中快乐的前行。又仿佛是一把镰刀正在辛勤的工作。还好像白玉雕琢成的钩子,精巧绝伦,天下似乎只有玉钩才能和月亮媲美。

33、顾城的诗属于近代散体诗,格式自由,意象朦胧。

34、《微微的希望》

35、作品原文

36、朦胧诗派代表之一:顾城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廿世纪末中国伟大的诗人,把中国现代诗歌带到了至高的境界。“...1979年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后成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

37、嫦娥——关于月亮有许多神话传说,其中的嫦娥奔月为月亮添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嫦娥,一个绝美的女子,因为偷吃了丈夫的仙丹,而得道成仙。虽然,她的美貌永远都不会改变。但是,她一生都要生活在广寒宫,孤孤单单,凄凄凉凉。嫦娥成了月亮的代言词,说到嫦娥,大家都会想到月亮,说到月亮,大家都会想到嫦娥。因此,称月亮为嫦娥一点儿也不为过,美丽而凄凉。

38、星月的来由,是由顾城创作的现代诗词之一。收录于《顾城诗集》。

39、是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顾城。本书选取了顾城作品不尽为人知的小诗,这些小事大多带有童话色彩,为我们展现了顾城内心的童话世界,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顾城。

40、没有别的,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41、作品原文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1968年冬背景在执着的追问和艰难的思索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树枝与月,与星,尤其与天外的光亮之间,有着奇妙的冲突与和谐,所以撕裂与戳透,在顾城十二岁的眼睛里,都不再是悲惨的剧情,而是为着一个叫光明的精灵在那里栖居。正如“铧犁翻起沾霜的土壤,土块便获得了生命和力量。”在这唤醒与生长的空当儿,他认定有痛楚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