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宋】张耒
3、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
4、《端午》
5、野艾伤心碧,藂流满意红。
6、诗人的端午日不知不觉指尖流逝,方才恍然人世佳节已过。不甘心时光的无声无息,他在端午日后的冷清寂寥中追想回忆,要将它记诸笔端。然而能念起的,是孤身饮酒,都没能按习俗切入菖蒲,求个驱邪避毒的好兆头;更别提没有佳节必备的青棕,分外使人伤怀。
7、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8、《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9、《竞渡诗》
10、斜阳余晖中,满山艾蒿浓碧流淌,入目一片惨绿,惹动伤心意绪;而从山间各处汇集来的水流中,满是落花艳红,伴随着水波荡漾,挨挨挤挤,却热闹非凡。“伤心碧”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句,因翠绿转浓,从视觉引发心理上的落寞之感。“满意红”对“伤心碧”,可称工整妙绝。此句以喧闹的红色与寂寥的碧色对举,冲突更浓。
11、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
12、【唐】文秀
13、/《和端午》
14、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5、[宋]张耒
16、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17、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8、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9、/《重午日晚眺》
20、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诗。
21、[宋]周紫芝
22、【宋】陆游
23、楚冤终未洗,谁为饷丝筒。
2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25、【唐】李隆基
26、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27、《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8、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9、/《端午日赐衣》
30、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31、【唐】卢肇
32、有关端午的古诗有:
33、[唐]杜甫
34、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3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3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37、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
3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9、兵戈人事别,风物岁时同。
40、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4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4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43、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44、《和端午》
45、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46、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7、/《端午日无菖蒲》
48、《端午感兴》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49、[宋]余安行
50、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51、《乙卯重五诗》
52、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5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54、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
55、这是一首端午怀屈原的名作。诗中无一句点出屈原名字,而无一句不在写屈原。当年满腔忠诚与悲愤的臣子投身汨罗江,千载而下人们仍然为他的冤屈而不平。然而忠魂已去,终究无法再回到世间,无法见到他心心念念的祖国。而事实上,就像他的身躯早已烟灭,当年的楚国也早已灭亡,如今唯一留下的,只有一部《离骚》而已。
5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5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8、宋代:李之仪
59、山倚斜阳外,江横醉眼中。
60、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62、唐·李隆基
6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4、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65、《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6、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67、《南乡子·端午》
68、端午节庆时赏赐的一件宫衣代表了皇帝对臣子的关爱,送到忠君爱国的杜甫手中,他自然是倍感温存。臣子在君王面前,百姓在做官的面前,就像古时的女人在男人面前一样,都变得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受到一点恩宠就欣喜不已。故而处于上位的一方也乐意时时表现慷慨,施予恩德,积攒下爱与义的投资,以备不时之需。
69、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7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