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
2、丈人祠的西边有着美好的风光,云彩好似常驻住在最高峰之上。这里还有着可以去除白发的黄精药草,经常吃就等着看过几年我容貌焕发如冰雪吧。
3、《丈人山》
4、杏花(明)沈周半抱春寒薄杂烟,一梢斜路曲墙边。
5、初见杏花(宋)梅尧臣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
6、杏花(唐)李商隐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
7、《野望因过常少仙》
8、(康熙字典未收录“绽”字头,请参考“綻”字。)
9、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10、浩荡风光无畔岸,如何锁得杏春园。
11、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12、(7)缝补[sewandmend]
13、綻《康熙字典》
14、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15、(3)又如:绽破(衣缝裂开);将绽(衣缝快要裂开)
16、琼楼金阙涤地尽,松柏半带斤斧痕。
17、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18、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唐·杜牧《感怀》
19、译文:骑着马过了野桥,秋日里优哉游哉的四处游玩,青城被竹林覆盖,岷江流经都江堰滚滚而下。沿着樵夫踩出的小路进了村子,吃到了青城山开裂落地的板栗。一直玩到落日将尽,还被朋友留宿在了青城县城里。
20、綻zhàn
21、云露堂前杏花(宋)范成大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
22、译文:山中的乳酒下了青城山,气味浓香,因为可怜我这个渔夫于是挥鞭送来,我洗了酒盏和军卒同饮。
23、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24、飘然独返紫清去,却敛造化归金浑。
25、默运四时无诡异,试观日月谁吐吞。
26、年代:宋作者:王铚
27、行人鞠躬下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
28、《丈人山(山在青城县北,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翻译、赏析和诗意
29、酣酣春色雪初霁,霭霭野气山犹昏。
30、东家小女贪妆裹,听买新花破晓眠。
31、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32、【廣韻】丈莧切【集韻】直莧切【正韻】丈襇切,音袒。衣縫。【禮·內則】衣裳綻裂。【註】綻,猶解也。
33、野里,乡间。古乐府《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34、(4)皮肉破裂[open;theskinistorn]。如:肉绽皮开(皮肉破裂);绽口(开口)
35、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36、我谈希夷返淳朴,不假辩说波涛翻。
37、曲江红杏(唐)郑谷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38、(6)又如:绽花(花苞绽放);绽蕊(开放的花)
39、衣裳绽裂。——《礼记·内则》
40、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41、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42、是仄声字。
43、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44、老人庙西佳气浓,由于比拟住最高峰。
45、威神可畏凛如在,有台今亦祠轩辕。
46、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47、飘然十丈红菡萏,碧溪下插玻璃盆。
48、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
49、扫除白发黄精在,
50、顶中玄宫号泥丸,自然有路朝天阍。
51、(9)破费;花费[gotosomeexpense]
52、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53、功高德大不可拟,几与造物分遗恩。
54、白云冉冉飞”的环境,仍然令人神往。
55、杏花树下胭脂泪,一道江水漫向西。
56、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57、《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58、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59、庙前仙石表今古,屹立霄壤争雄尊。
60、山川古色藏妙意,谁与开涤明根源。
61、遥遥唐虞建炎运,万年圣子兼神孙。
62、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63、译文:老是被妻子儿女们耻笑,贫困的生活要不停劳作,作为客人来到了青城县,诗兴大发回忆起了以前当官的日子。东边沧江河流,西边山峰顶白雪皑皑。文章写完如同治病一样,回忆起来还是十分高兴。
64、杜甫写了许多有关青城山的诗,诗句加译文如下:
65、城远舟航至,天开鸿雁横。晚晴溪路寂,月带一星行。
66、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67、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68、雨嶂高花湿,风原灌水清。野人无瓦屋,春色自柴荆。
69、又【集韻】堂練切,音電。義同。亦作䋎。
70、唐代杜甫
71、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72、《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73、伏羲八卦画已破,女娲欲补理亦繁。
74、多参白水江湖酒,少绽黄边风月钱。——明·汤显祖《还魂记》
75、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76、贵妃识得东风面,三郎再也无佳丽。
77、我渡溪山寻荒村,群峰势若万马奔。
78、风后力牧来联翩,神机开避施无垠。
79、要还清净扫尘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80、(5)饱满、开裂。特指花果[breakopenasflowersburst]
81、一花一木一世界,半依半掩半相宜。
82、此身内外神气合,俯仰自超生死门。
83、伸手去接花一枝,无可奈何无唯一。
84、丈人山(山在青城县北,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
85、祗今湖边送风雨,草木吹动旗与幡。
86、岩泉夜发百谷响,洞庭乐声犹可闻。
87、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88、初传闻道广成子,后乃密契中皇君。
89、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北周·庾信《杏花》
90、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91、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92、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93、《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宋王铚
94、【未集中】【糸】綻·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95、二是说它的美貌可赠宾客,如何美呢?庾信用“红琼”。“琼”是美玉,形容杏花如玉一般莹润而被染红,表达的是“红杏红于染”的意思。但文人们稍稍发挥想象,就用到美女的肤色上去了——“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舞袖遮掩下“雪绕红琼”,是多美的一截肌肤呢?而“美酒一杯花影腻。邀客醉。红琼共作熏熏媚”,就是青楼里的景像了。
96、爰作一气生万物,奈何已把天人分。
97、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
98、(8)又如:绽衣(缝衣)
99、杏花杂诗(元)元好问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100、从为青城客,不吐青城地。
101、杏花(北周)庾信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102、当年垂衣正南面,制作取尽坤与干。
103、查唐以前文人的咏杏诗,北周庾信(513—581)有“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其承载的信息,一是“依稀”与“烂漫”的对比,疏与密,构成了两样不同的意境美。“疏”引申出“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苏东坡将此意境发展极致,便是“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萍”——提衣走进月华如水之中,水流光耀,疏影就如漂浮的浮萍,美极了。但这首诗的后半部却显矫情——东坡在花间置酒,称“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这是“疏”。“繁”则引申出“皓若春雪团枝繁”或“红粉团枝一万重”。
104、浅红欺醉粉,肯信有将梅。
105、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106、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唐)司空图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107、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杏花(北周)庾信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108、《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
109、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110、李渔在《闲情偶记》中称杏为“树性淫者,莫过于杏”,称它为“风流树”,一直好奇这种说法的由来。
111、鼎湖可望不可见,意今后世难攀援。
112、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
113、我自认为自己是青城人,所以不在青城山上随地吐痰。我特别喜欢丈人山,走山路如同寻仙问道,充满了幽闲的情趣。
114、(1)(形声。从糸(mì),定声。糸,细丝。本义:衣服裂开)
1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16、凿开鸿荒肇人纪,首为区宇立本根。
117、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118、(2)同本义[burst;split]。俗称“开线”
119、最早,在《庄子》的记载中,杏本是有些神圣气息的——作为孔夫子讲学的杏坛,应该是杏树环绕的吧。花香在上,弟子在其熏染中读书,孔夫子在花影中抚琴而歌,书声歌声,风吹花落如香雪。尽管顾炎武后来考据以为,“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但读书有那样一个“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
120、至人御世用常道,飞升轻举安足论。
121、马蹄车辙不须有,虽迷襄野道自存。
122、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123、你看他当时冰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