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道理小故事优选好句78句

时间:2024-11-29 23:37

1、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孔雀和鹤》的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要轻易的嘲笑别人,也不要拿自己优点去比别人缺点。

3、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

4、用钻钻木头时,钻与木头之间不断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观点上说,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5、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6、浪子回头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了错事,只要肯认错,肯回头,及时纠正,这就是好的,任何事情就会变好。

7、从前有一只很爱虚荣的孔雀,总是炫耀他美丽的羽毛。每逢下雨时,他就大摇大摆地到处找水坑。找到水坑后,他就站在水坑边一门儿地照自己,直到水坑干了为止。

8、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9、另一个孩子反对说:“孔雀虽然外表美丽,但是归根到底它只能和鸡、鸭、鹅这些不起眼的家禽一样行走;而白鹤却能够飞到天的高处,和蓝天白云相辉映,还是白鹤高洁,相比之下,孔雀就很俗气!”

10、两把铜壶

11、类似的寓言故事见《荘子·秋水篇》的「夏虫不可语冰」和「蟪蛄(即寒蝉)不知春秋」。

12、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13、这个故事说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小朋友们要记住,误入歧途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面对和改正,那么还是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14、狐假虎威

15、一个吱吱乱叫,

16、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

17、介子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政治中人性品质的代表性人物。在公子重耳落难时,作为臣子的介子推拼命辅佐储君公子重耳,不惜割自己身上的肉供其充饥。但当重耳上位成国君晋文公时,介子推知道自己德重才轻,对晋文公治理国家没有太大用处了,就抛弃名利富贵,自动隐身山野。就是宁愿被烧死,也不出山为官。介子推是敬公自重的大德之人。

18、一个默默不响。

19、故事简介:

20、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势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仪态万千,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翩翩风度。少年赶紧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他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姿势比以前更难看了。

21、守株待兔

22、刻舟求剑

23、乱叫的壶中水还半温不凉;

24、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25、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

26、于是他离开异乡,返回父亲那里。父亲远远地看见他,就迎上去,抱着他的脖子亲吻。小儿子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作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新鞋穿在他脚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快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要庆贺一番。因为我的小儿子死而复活,失而复得了。”

27、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28、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29、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30、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31、叶公好龙

32、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

33、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34、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35、这则寓言情节很生动,特别是写小儿子的转变过程写得令人信服。他在人生道路上摔了一个大跟斗,通过生活的教训和痛苦的思考,才翻然悔悟,真正忏悔。这种悔悟才是彻底的,是精神上的再生。

36、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离家不远,听见跳舞作乐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仆人回答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正在庆贺。”大儿子一听,就生起气来,不肯回家。父亲出来劝他,他便回答说:“我服侍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意志。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可是你的这个小儿子,耗掉了你的产业,你倒为他这般庆贺!”父亲听了这话,对大儿子说:“儿呀,你常和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尽数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小兄弟,死而复活,失而复得,因此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37、|类似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有邯郸学步

38、先弄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简单点说,寓言故事就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小学阶段学过的类似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掩耳盗铃、自相矛盾、狐假虎威、拔苗揠长等。这些既是寓言故事,也是成语。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9、少年心想:肯定是我之前的走路方式太有问题了,我一定要把它彻底抛弃,才能学会新姿势。于是他开始从头学走路,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学习了三个月,他每天刻苦练习,却始终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得精光。最后,少年彻底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40、一只白鹤飞在高空中,人们看到了,禁不住赞叹说:“快看啊!那只白鹤多么高洁啊!身姿也很优美。”孔雀听了后心里酸溜溜的,它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出它漂亮的`羽毛,色泽鲜艳、五颜六色。人们的目光又转向了孔雀,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41、鹤不紧不慢地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的漂亮多了,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我的羽毛是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在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42、类似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43、住在废井中的青蛙,抬头见到的天只得井口那么大,直到和住在大洋中的海龟相遇,才知道外面的天高海阔,与井蛙之见差天共地。

44、“看我的尾巴,”他说,“看我羽毛的色彩。看我!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儿。”他张开尾巴,像个王子一样骄傲地站着,等着有人来赞美他。

45、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6、孔雀和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7、一天,下雷雨了。雷把树枝折断了,树枝都着火了。人们发现动物们都特别怕火,有一些小动物还能被烤熟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寒冷。这时候,有好多动物都被火烤熟躺在了地上。人们开始大吃特吃起来,人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这么可口的肉。于是,人们知道火有多么重要了,他们把火种保护起来。但是没过多久,火种又灭了。人们又在痛苦和黑暗中生活了。天神见不管用,就托梦给一位年轻人,让年轻人知道有一个叫“永火城”的国家,那里有永不灭的火种和钻木取火法。年轻人醒来后,决定去“永火城”把不灭之火带一团给人们。再学会钻木取火发,教给人们。

48、《两把铜壶》是现代诗人顾城所作的一首诗歌。

49、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

50、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

51、哲理故事:孔雀与鹤

52、原理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典故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53、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

54、一天,孔雀邀请鹤作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流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多而争论来。

5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

56、在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57、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你瞧瞧自己那灰白而单调的外衣,你不得不承认,我远远地超过了你。”

58、《孔雀和鹤》的故事原文:

59、亡羊补牢

60、介子推的故事告诉我们:固然,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处处渗透着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

61、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62、有一天,一只仙鹤走过。孔雀瞧不起仙鹤的嘴和灰色的羽毛。“你太朴素,又很呆笨,”他无礼地说,“你难道不会想办法使自己精神点吗?”

63、一个女孩子说:“还是孔雀的羽毛好看,五彩缤纷、金碧辉煌,哪像白鹤的就只有白色,多么单调啊,两个一比,白鹤就黯然失色了。”

64、「坐井观天」是成语,出自「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

65、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66、坐在明亮的火上,

67、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68、《孔雀和鹤》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要轻易的嘲笑别人。也告诉我们不要拿自己优点去比别人缺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69、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了他们。

70、过了不多久,小儿子便携带自己分得的全部家当,远走高飞了。他在外面挥霍无度,把所有的资财全都耗光了。又遇上那地方闹讥荒,就穷困潦倒了。为了口,只好给当地人放猪。他肚子饿,恨不得抓起猪吃的豆荚充饥。这时他才醒悟过来,沉痛地自言自语:“我父亲的雇工甚多,口粮有余,可我竟要在这里饿死么?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作你的儿子,请你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71、不响的壶中却已沸波滚荡。

72、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

73、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74、“我不能否认,你的羽毛比我的美,”仙鹤说,同时展开翅膀。“但是我注意到,你不会飞。由于你的羽毛美丽,你的羽毛就不能带着你从地上飞起来,而我的羽毛,虽然朴素,却能使我飞上天空。”

75、这个故事带出的启示就是:穿戴简朴而志趣高洁的人远胜於披金戴银而平庸凡俗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要轻易的嘲笑别人,也不要拿自己优点去比别人缺点。

76、“两把铜壶,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处世态度.吱吱乱叫的壶中,有那些没有很大业绩却爱张扬的人的影子;默声不响的壶中,有那些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而十分谦虚的人的影子.”

77、如果政治家都如介子推一样人性清明,做官不发财,醉于休闲就不做官,那么何愁社会不廉洁。

78、在文中孔雀的身上,有着恃才傲物、喜欢炫耀、夜郎自大等缺点,将其联想到人群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有着类似缺点的人们,他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长处向别人炫耀,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以此得到虚荣的满足,而实际上这样做却很难看到自己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