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韩愈的作品优选好句45句

时间:2024-11-30 00:21

1、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4、韩愈创作名句:

5、字退之,号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作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6、《游太平公主山庄》《答孟郊》

7、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其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等。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9、韩愈,唐朝人,字退之,号昌黎,作品有《师说》《马说》

10、韩愈的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等。

11、《晚春二首·其二》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戏题牡丹》

14、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15、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1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18、《论佛骨表》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元和十四年(819年)向唐宪宗上的一篇奏表。该表中心论点是“佛不足事”,集中表现了作者坚决反对唐宪宗拜迎佛骨这一迷信举动,充分显示了作者反佛明儒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该表广征博引,说古论今,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感情激烈。

19、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20、巜师说》

2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2、《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

23、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大约80篇,其中有不少名篇传世,被赞誉为“古今墓志第一人”(清代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

24、圣人无常师。——《师说》

2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6、《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27、有人认为韩愈的墓志铭言过其实,甚至是阿谀奉承,为此所得收入“谀墓金”有伤斯文,似乎唯利是图、“大逆不道”。

28、《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29、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3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31、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有《韩昌黎集》传世。《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32、事业无穷年。

33、《答张彻》《赠贾岛》《合江亭》等等

34、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代表作《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3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3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38、圣人无常师。

39、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0、如果我们从墓志铭创作缘起的朋友之情、教化意义等方面来反思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些指责有失中肯。实际上,韩愈的墓志铭创作既合情,又合理。

41、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国子先生解释进学的道理,指陈形势,得出正面道理;第二段学生进行辩解,尽量推翻“进学”的正面道理;第三段先生自我解嘲,实际上是借题发挥,以谦逊自慰的口气发泄牢骚不平。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42、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3、《晚春二首·其一》

44、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45、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