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中文商务函件问候语精选64句

时间:2024-11-30 20:25

1、标题,请柬上面都有“请帖”二字,如果没有可以写上标题,明确这次邀请的目的。

2、一、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3、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4、此致可以紧跟正文,也可以另起一行,但是敬礼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最后落款写名字和日期。

5、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6、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7、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8、日来事忙,恕不多谈。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敬候回谕。

9、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钧,古以钧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钧字。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平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10、二、结束语

11、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12、顶格写称呼(平时怎么称呼,开头就可以怎么写,但是可以加上亲爱的,敬爱的,表示亲切和爱戴),称呼后点冒号。

13、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14、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15、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16、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17、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18、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19、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主要写写信的目的,是有什么事情要求助,还是单纯写自己的情感,都是可以的。

20、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21、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22、称呼,在请柬中顶格写被邀请人的姓名、单位、公司名称,切记称呼一定要规范,以表示对宾客的尊重。

23、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24、结尾、落款,在中国的礼节中,问候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敬请光临等等。最后要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及发请柬的日期。

25、二、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26、六、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敬候回谕。  对长辈用:  敬请福安。/恭请崇安。/敬请教安。  对平辈用:  敬请大安。/敬请台安。/顺颂时绥。  对晚辈用:  顺颂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  〈对长辈用〉恭请礼安。  〈对平辈用〉敬请礼安。  对生病的人用:  敬请痊安。

27、有关书信中的用词:

28、此邀请函上通常印有结婚日期和典礼地址、婚宴举行时间和举行方式,通常也会印上男女双方家长的名字。结婚喜帖的寄出时间通常是婚礼前六周。

29、正文,正文是请柬的核心,写上活动内容,比如:婚礼的时间、地点、酒店的交通路线等等。时间上阴历阳历都要写,以免大家忘记。

30、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31、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32、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33、是即将结婚的新人所印制的邀请函。在英语中称为WeddingInvitation。

34、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35、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36、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37、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38、结婚喜帖在中国由来已久,形式有直有横,颜色多为大红色。内文撰写的方式到今日依然大至相同,有一套俗成的礼仪用字。较特别的是日期通常会印上两种日期,一种是农历日期,一种是公历日期。此外,有些家庭也会印上祖父母辈的姓名。

39、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40、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41、结尾,写此致敬礼。

42、一、书信开头语

43、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44、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45、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46、四、祝愿语

47、平辈:顺祝

48、然后,写上问候语。

49、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50、三、常用书信套语

51、总之要把写信的来意,说清楚,事情稍多的,可以分段叙述。

52、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家书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53、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54、对晚辈:字示、白谕

55、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56、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57、五、常用的提称语

58、三、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对祖父母、父母亲用。  尊鉴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鉴,是看信的意思。〉  道鉴对师长用。  赐鉴对普通长辈用。  大鉴对平辈用。  惠鉴对平辈用。  鉴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书信上的称呼

59、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自称对他人称对他人自称  祖父\母孙\孙女令祖父\母家祖父\母  父\母亲儿\女令尊\堂家父\母  伯父\伯母侄\侄女令伯\伯母家伯\伯母  兄\嫂弟\妹令兄\嫂家兄\嫂  弟\弟妇兄\姊令弟\弟妇舍弟\弟妇  姊\妹弟妹兄姊令姊\妹家姊\妹  吾夫妻尊夫外子  贤妻夫尊\嫂夫人内子\人  吾儿\女父\母令郎\媛小儿\女  贤媳愚贤媳令媳小媳  贤侄\侄女愚伯\伯母令侄\侄女舍侄\侄女  君舅\姑媳令舅\姑家舅\姑  〈二〉亲戚称谓表  称人自称对他人称对他人自称  外祖父\母外孙\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内侄\侄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  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  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  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  姊丈内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  妹丈内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  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  表弟\弟妇表兄\姊令表弟\弟妇舍表弟\弟妇  内兄\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  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  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  贤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

60、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61、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62、家书怎么写和格式

63、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64、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