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诀:主谓宾,定状补,
2、(19)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到底是修饰“鲁迅”还是修饰“东西”就不明确。应改为:屋里陈列着鲁迅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
3、(11)只有大家团结来,我们的工作就能做好。(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4、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
5、[完全]相信[小心]翻阅
6、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方式是借助虚词构成。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大都是连词和副词,统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组成复句的单句结构叫分句。
7、(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8、并列复句
9、改成被动句:直到他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10、[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朝南)的房间,走〈向未来〉等。的(7)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这本书是我的
11、吃晚饭盖房子住石洞
12、主干枝叶分清楚,
13、B、她(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14、(汉语)语法(祖国)大地
15、例如:我,什么,这等。
16、※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17、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8、如果明天天气好,那么我就进一趟山。
19、B、[今天早晨],[在班级],(三班)班长[很简捷]地[向班主任]说〈清楚〉了(刚才发生)的事。
20、(7)从上述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它是廉洁奉公的好干部。(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欠缺)
21、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22、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23、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例如:
24、①复句的构成和分析
25、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加点的是关联词语):
26、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可不小。
27、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不得改变句意。
28、此外,还有数量短语,例如:我十九岁(十六岁)的花季十八岁算成年人。“所”字结构,由“所+动词”构成,例如:急人之所急
29、他没有赶上末班车,只得步行回家。
30、b.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十二年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
31、雄伟壮丽唱歌又跳舞
32、②用符号法分析主谓句。
33、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后来才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情况和镇头市适度驻军的动静。
34、改成主动句:我们把敌人的进攻打回去了。
35、(17)代表们走进了开会的会场。(成分多余,去掉“开会”二字)
36、②复句的主要类型
37、例如:美丽,迅速等。
38、例如:尺,趟等。
39、补语:他急得〈哭起来〉。
40、(5)主动句和被动句
41、(9)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短。(连词位置不对,“不是”应放在“价格”前)
42、(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43、例如:百,一些,第一等。
44、改成肯定句:大家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45、例如:学生,友谊,早晨,前面等。
46、(16)他蹲得那么外面,仿佛只要谁大声喊他一下,就会把他吓得掉下去似的。(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47、热得〈出汗〉大得〈多〉
48、年轻人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锻炼好身体。
49、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②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③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50、(13)校长请著名艺术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动宾不搭配)
51、※注意上面两个句子“补语”的位置,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的,与宾语没关系;状语应该在谓语前面,但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放在句首是为了强调。
52、(3)老师批评她迟交作业,她一听,眼睛里就饱满了眼泪。(“饱满”是形容词,误用作动词。可改“饱满”为“饱含”。)
53、(2)复句
54、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55、(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56、※的字短语,数量短语,所字结构都相当于名词短语。
57、A、你怎么了?→怎么了,你?
58、(6)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的非法捕杀,藏羚羊比十年前减少了十倍。(增加可以用“倍”减少不用“倍”)
59、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60、句群是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例如:
61、云薄了,雾又上来了。
62、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63、(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用“”表示,例如:
64、定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65、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66、(1)长句和短句
67、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68、谓前为状谓后补。
69、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70、宾语:我们热爱祖国。
71、(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72、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73、(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74、给我笔教你一首歌
75、※除了上述语法上的毛病以外,句子还存在逻辑上的毛病。例如:
76、(使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的是“王长键的话”,而不是“听了王长键的话”这一行为,宜将“听了”删去。或保留“听了王长键的话”,将“使”删去。)
77、(5)王玉明在会上介绍他一家:父亲是篮球爱好者,母亲是冬泳爱好者,哥哥是百米健将,打破过区百米纪录。他拿过象棋冠军,在区里称雄棋坛。(“他”可能指“王玉明”,也可能指“哥哥”)
78、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79、(3)常式句和变式句
80、(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建议将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补语用“〈〉”表示。例如:
81、(10)学习上的退步,往往是由于自满开始的。(应用介词“由”而误用连词“由于”)
82、递进复句
83、因果复句
84、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85、尽管条件很恶劣,但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86、(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87、句式变换
88、C、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今年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
89、洗得〈干净〉翻了〈一阵〉
90、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91、假设复句
92、只要有肥料,一年就可能稻麦两熟。
93、短句---------短小,简洁,精炼。
94、他们去中山公园了吗?
95、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
96、例如:从,向,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等。
97、(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98、(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99、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100、(1)教师们愿望同学们考出好成绩。(“愿望”是名词,误用作动词。可改“愿望”为“盼望”或“要求”。)
101、谓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102、※句群与多重复句形式上的区别:多重复句只在结尾用句号,句群则是有几个句子就用几个句号隔开。
103、③多重复句如何划分关系
104、抱〈起来〉活跃〈在基层〉
105、选择复句
106、我们既然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
107、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108、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
109、例如:很,立刻,都,时常,忽然,不,竟等。
110、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被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既没有语法也没有词类,就连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一书中,仍旧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和词类。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有语法也有词类,只是它的语法不同于欧洲语言,而且一个词语存在多词性现象。
111、(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用“”谓语用“”标示例如:
112、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113、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114、(18)学生放飞了祝福的纸鹤有一千只。(杂糅,常是把两种说法、两种格式搀杂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将“了”改成“的”取消杂糅。)
115、①单句的成分和主干
116、(12)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主谓不搭配)
117、要是老李在,就好了。
118、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119、标准汉语语法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120、条件复句
121、(2)整句和散句
122、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词或短语后面加上标点符号就是句子)
123、答案:(1)某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2)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3)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124、雨来脚立不稳,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身子一歪要倒下去。
125、除非你去请,他不会来。
126、即使不相信我,也得说实话。
127、[更加]坚强[多么]伟大
128、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
129、(14)我们以辽阔轻远的天空为背景画了这幅画儿。(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130、红旗飘扬天气好
131、汉语语法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学语法我们重点讲词、短语和句子这三级。
13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133、有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叫一重复句,由两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134、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从结构上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从用途上分,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135、例如:的,地,得,所;着,了,过;吗,啊等。
136、转折复句
137、(9)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138、c.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他用了十二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139、(8)听了王长键的话,使他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就坐在一边不言语了。
140、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141、我多想去中山公园啊!
142、例如:喂,哎呀,嗯等。
143、(二)语法知识应用
144、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145、用符号法分析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间用“‖”表示,第三层次用“Ⅲ”表示,依此类推。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例如:
146、承接复句
147、(因果)(假设)
148、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149、(1)单句
150、(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151、改成否定句:不得不步行回家。
152、状语:他[勇敢]地站出来。
153、例如:走,爱,使,能够,起来,是等。
154、(15)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155、他们去了中山公园。
156、(2)今天出发了一排三班的战士。(“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把“出发了”挪至“战士”的后面。)
157、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158、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159、(4)他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误用作名词。可改“沉重”为“沉重感”。)
160、(20)路的一边立着一块广告牌。(到底有几块广告牌,一块还是两块,有歧义)
161、象“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他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162、敌人的进攻被我们打回去了。
163、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164、语素是语音语义的最小结合体,例如:人、吃、大、十等。语素构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吃”;“吃亏”。
165、附加成分定状补,
166、(6)介宾短语:介词加上他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也叫介词短语。例如:
167、改成排比句: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
168、(4)肯定句和否定句
169、病句成因
170、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如果等。
171、主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172、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173、A、[昨天],[在公园里],(强壮)的老张[狠狠]地打(瘦弱)的小李〈三拳〉。
174、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人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75、基本成分主谓宾,
176、(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177、(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178、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
179、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完成任务。
180、请你们去中山公园。
181、之所以没完成工作,是因为我们重视不够。
182、(12)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183、(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
184、定语居于主宾前,
185、以上两例从语法分析都没有语病,但从逻辑上都不合逻辑。在考试中,语病考查“是否有语病”,逻辑考查“语意是否明确”。
186、(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定语用“()”表示,状语用“[]”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例如:
187、答案:a.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188、汉语语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省略——不影响整体意思的词往往会被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