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所拟乐府,或者更为古老数字为自己写,文章就口难读,读不到终篇。
2、诘,问也。――《说文》
3、五、艰深晦涩[jiānshēnhuìsè]
4、五曰刑典以诘邦国。――《周礼·大宰》
5、〔~朝(zhāo)〕早晨,亦指次日早晨。[jí]1.〔~屈〕曲折。亦作“佶屈”。
6、诘拼音jiéjí释义[jié]1.追问:反~。
7、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8、【示例】:时进士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
9、【示例】:学术文章句未通,聱牙诘曲亦称雄。
10、【康熙字典】解释:《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巨险切,箝上声。《说文》约也。《礼·檀弓》国奢示之以俭,国俭示之以礼。又《王制》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左传·庄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又少也,岁歉也。又姓。又《正韵》诘念切,箝去声。义同。又与险同。《荀子·富国篇》下疑俗俭。《注》俭读为险。
11、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12、二、聱牙诘屈[áoyájiéqū]
13、诘襟读音:诘jie(二声)襟jin(一声)
14、【解释】: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15、【释义】:文辞艰涩拗口,需要调动所有力气。
16、【出自】:清张延玉等《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17、谴责,问罪:~责。
18、【解释】: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19、四、聱牙戟口[áoyájǐkǒu]
20、晦涩难懂。
21、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道德经》
22、【出自】: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钩章棘句,掐擢胃肾。”
23、【解释】:钩:弯曲;章:章节;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24、一、钩章棘句[gōuzhāngjíjù]
25、【示例】:这满是聱牙诘屈的古文,晦涩不明。
26、【出自】:清·郑相如《汉林四传·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27、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28、【释义】:写诗喜欢做聱牙曲折的话,很多不明白
29、【解释】: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30、三、聱牙诘曲[áoyájiéqū]
31、文字:赵诘读音:zhàojié诘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jié,含义是责问,追问;查究,究办;曲折;犹翌。唐·李朝威《柳毅传》等均有相关记载。
32、【释义】:所以,分章办事,把他们的回答,另附在问,也许读者眼睛明亮,知子厚的文章是为艰深的。
33、【解释】: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34、謷牙诘屈
35、诘屈磝碻
36、【示例】:而不知只从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
37、【出自】: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38、三点水+俭的右边,组成的汉字就是“澰”,读音jiǎn。
39、【示例】:所谓心理学,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
40、~难(nàn)。
41、钩章棘句、聱牙诘屈、聱牙诘曲、聱牙戟口、艰深晦涩
42、〔~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43、我今赠君亦无物,但有謷牙诘屈村田诗。
44、【释义】:有人推荐伏生工《尚书》,皇上下诏中大夫晁错来到他家,从七岁喜欢口授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45、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
46、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47、【出自】: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
48、文字隐晦,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