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典故:
2、千秋怀抱归诗卷,一角湖山老寓公。惆怅霸才无用处,鸡鸣风雨卧书丛。
3、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朝末年。
4、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5、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6、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
7、项羽的巨鹿之战时,经常会说上面这句“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译文: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扩展资料: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之后,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9、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凿沉舟只,只带三天干粮。最后于巨鹿大败秦军。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
10、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清·袁枚
11、题仓海先生遗像
12、解释:出自清代蒲松龄,用于激励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功。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归楚所有;苦励心志的人,上天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1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4、齐、燕等各路援军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
15、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他是秦代末年农民起义反抗暴政的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有西楚霸王的名号。
16、故事梗概:项羽为了帮叔父项梁报仇,率领二万精兵进攻章邯。在渡江前,项羽命令士兵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凿沉船只,只带三天干粮,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最后,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
17、破釜沉舟诗词如下:
18、诗句主要有:
19、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21、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大破秦军。
22、该成语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留有后路固然稳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不求进取。反之,人在逼入绝境之时,求生的欲望将会激发出内心深处潜藏的一切能量,以求一搏,从而得到更大胜利
23、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以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2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25、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26、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唐·杜牧
27、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唐·王维
28、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29、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
3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
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2、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
3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发生在秦和春秋,该句出自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典故,讲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西楚霸王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大胜秦军的故事。另外破釜沉舟历史背景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破釜沉舟,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5、破釜沉舟发生在秦朝末年,位于楚汉战争前期,当时农民起义纷起,公元前207年,项羽带领楚军与秦军交战于巨鹿,大败秦军以解赵国之困,此后秦军势力一蹶不振,逐渐走向灭亡。
36、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各地起义纷起抗击秦暴政,当时由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秦朝名将章邯带领的四十万兵力在巨鹿发生的一场重大战役,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至今还常被世人所称道的以弱胜强的一场著名战役。
3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38、意思与破釜沉舟意思相同,不留后路,只有向前走,不能回头了,表示一种全力以赴的勇气。
39、发生在秦朝末年
40、溯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41、破斧成舟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不留退路。
42、有一幅著名的对联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3、破釜沉舟出自于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开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
44、当时农民起义纷起,公元前207年,项羽带领楚军与秦军交战于巨鹿,大败秦军以解赵国之困,此后秦军势力一蹶不振,逐渐走向灭亡。
4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胆尝薪,三千越甲可吞吴。
46、破釜沉舟发生在在秦朝末年,位于楚汉战争前期。
4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
48、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
49、破釜沉舟的主要人物是项羽。典故出自秦末的钜鹿之战。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秦国王离及章邯。渡漳水后,命令兵士凿沉船只,打破煮食用的釜镬,只带三日干粮。最后于钜鹿大败秦军。后世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50、近现代:邱汝滨
51、——李白《行路难》
5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53、轮囷肝胆气如虹,不下田横五百中。破釜沉舟空涕泪,弯弓射日足豪雄。
54、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55、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
56、项羽是秦代末年农民起义反抗暴政的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灭秦之后自封西楚霸王的名号,建立起西楚政权,后来又与汉代掀起了四年的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