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1、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2、成语解释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3、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觉得自己应该去做或者应该是自己的,就不再谦虚不再三番五次推脱,去进行某项工作或者接受某项名誉。
4、“当仁不让”原义是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5、当仁不让
6、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7、[dāngrénbùràng]
8、当仁不让[dāngrén-bùràng]《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面对有关仁义的事,即使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后用“当仁不让”指碰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用法说明:跟“义不容辞”不同。“当仁不让”侧重于主动承担;“义不容辞”侧重于理应担当。例句:为人服务,我们要有当仁不让的精神。
9、感彩中性成语
10、《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11、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2、意思是指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
13、当仁不让,是一句成语,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4、dāngrénbùràng
15、【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6、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17、“仁”的基本含义为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如仁义、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至义尽;引申含义为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如核桃仁儿;姓。
18、在日常使用中,“仁”常做名词,表示同情,怜悯。
19、春秋时期,孔子主张施行仁政,为人要有仁义,孔子回答学生子张说做到恭、宽、信、敏、惠等五点就做到了仁。没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狭窄叫宽,没有欺诈的心叫信,没有怠惰之心叫敏,没有苛刻之心叫惠。为人应该当仁不让。
20、(当仁不让,当仁不让)
21、【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