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野草题辞原文赏析?

时间:2024-12-12 09:40

《野草·题辞》是鲁迅为其散文诗集《野草》所写的前言,它不仅是诗集的引子,也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当时的思想状态和艺术追求。以下是对《野草·题辞》的原文赏析:

---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

在这段文字中,鲁迅运用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他对生命、死亡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他将对野草的爱与憎,对生存与死亡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失望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生命的意义:鲁迅通过野草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坦然接受。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易逝,但同时也看到了生命的价值,即使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吸取养分,顽强生长。

创作的动机:题辞中鲁迅披露了自己写作《野草》的动机,包括对黑暗现实的反思和对光明的追求。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对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将继续战斗的决心。

艺术特色:鲁迅在《题辞》中运用了“独语体”的散文诗形式,这种形式极具实验性和先锋性,能够深入挖掘和抒发作者灵魂深处的感受,引导读者进行哲理性的思考。

时代背景:《题辞》写于1927年,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鲁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野草·题辞》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散文诗,也是鲁迅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结晶,它展现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