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答案(1)
1.时间因素的影响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学习的程度 5.识记者的态度
优质答案(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1885年由德国科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来的 ,它主要阐述了人的这个遗忘曲线 是根据时间的延长 而变化,这么一个坐标轴 ,画的这个曲线 ,阐明了遗忘和时间关系的对应关系,但这是一个广谱曲线,不适用一些特殊的记忆超常的人类。
优质答案(3)
先快后慢,呈负加速。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对于我们有效复习的启示是:及时复习。
优质答案(4)
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来的,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具体内容是:20分钟后,42%被遗忘,58%被记住;1小时后,56%被遗忘,44%被记住;1天后,74%被遗忘,26%被记住;1周后,77%被遗忘,23%被记住;1个月后,79%被遗忘,21%被记住。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的是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相关内容解释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遵循“先快后慢”原则。遗忘除了受到时间的影响,也会受其他因素制约,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不感兴趣、不熟悉的材料。
优质答案(5)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优质答案(6)
1、学习材料的性质。 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 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 50%,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 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情绪和动机。 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