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孔子赞美教师的名言-推荐72句

时间:2024-08-26 04:47

孔子赞美教师的名言

1、——《论语·卫灵公》

2、(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4、赞美老师的古诗:

5、——《论语·述而》

6、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7、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8、——《论语·宪问》

9、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10、教导有方: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向各种有专长的人学习。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兢兢业业: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师道尊严: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尊重。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鞠躬尽瘁:小心谨慎,不辞辛劳地贡献出全部力量。文思敏捷:形容人文采出众,思维开阔,下笔就能成文。

1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2、——《论语·泰伯》

13、•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罗振玉(近代)-《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15、(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17、师襄,苌弘,老聃(老子)等

18、苌弘不仅是周朝政治家,他还擅长于乐。孔子入周时曾访乐于苌弘,证明了苌弘与孔子同时代而年长于孔子。关于孔子访乐于苌弘,《大戴礼记》谓:“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这就是说,孔子不只是“访”而且是“学”乐于苌弘

19、苌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492年,其事迹见于《左传》和《国语》等书。据《国语》载,苌弘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的大夫,因保周抗敌,不幸死于国难。后来,神话传说,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鲜血化为碧玉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后人所说的“碧血丹心”便渊源于此。

20、《论语子张篇》中。

21、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2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3、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24、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5、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26、•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唐)-《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清)-《新竹》

28、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9、——《论语·子罕》

30、(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赞美教师的名言

31、•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32、(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34、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35、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36、——《论语·阳货》

3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3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40、——《论语·公冶长》

41、(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2、——《论语·为政》

43、我相信还有很多,因为他一直在周游列国,而且他自己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

44、(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5、孔子的老师是:郯子、苌弘、老聃、师襄等。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

46、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4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48、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49、——《论语·学而》

5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51、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52、中国在人类历史长河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中国特有的中华文明。你们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其主要根源那就是:中华儿女尊师重道,人民教师无私奉献。让中华文明闪闪发光。

53、——《论语·子张》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5、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56、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57、——《论语·雍也》

58、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59、(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6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孔子赞美教师的名言

61、(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2、•圣人无常师。——韩愈

63、•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64、这章经文中,子贡详细说明了孔子学说承袭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对好学的孔子来说,只要有优点、长处的人,又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其为学的道理。

65、(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6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向(西汉)-《史记·李将军列传》

67、孔子的老师很多,但又没有固定的老师。有经文为证。

68、(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9、孔子的老师有师襄、苌弘、老子等,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长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492年。老子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职,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曲仁里人。

70、(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1、孔子在2000当年前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对师者的尊重,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足见教师职业的伟大光荣。

72、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