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2、《题西林壁》宋.苏轼
3、《庐山瀑布》
4、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5、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6、[宋]周敦颐《爱莲说》
7、《题西林壁》苏轼
8、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
9、[唐]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10、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11、李白写过庐山的诗有10首。分别如下:
12、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13、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1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15、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16、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17、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18、[唐代]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
19、《望庐山瀑布》
20、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21、《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2、《自咏示客》宋.陆游
23、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24、出自:林则徐《出老》。
25、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26、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27、唐代:杜牧
28、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29、译文:山的顶峰人迹罕至,游者稀少,髙松上的野鹤没有其他鸟儿来做伴。
30、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31、《望庐山瀑布其一》
32、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33、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34、唐·徐凝
35、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36、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37、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38、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39、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40、[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
41、《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42、作者:李白
43、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44、《寒食江州满塘驿》
45、出自:贾岛《宿山寺》。
46、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毛泽东《七律·登庐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陶渊明《饮酒·其五》,白居易《庐山桂》,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江为《瀑布》,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孟浩然《秀甲东南》。庐山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47、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48、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49、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0、[唐代]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51、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52、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53、唐·宋之问
54、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55、《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56、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57、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58、出自:寇准《咏华山》。
59、出自:杜甫《望月》
6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1、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62、唐·孟浩然
63、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64、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65、译文: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66、《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唐.李
67、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6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9、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70、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李白《登太白峰》
71、《望庐山瀑布》李白
72、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73、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74、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7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6、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77、登庐山五老峰
78、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79、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
80、《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原文其为:
81、一说: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的画笔点染祖国的壮丽的山河。
82、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83、释义: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84、译文: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85、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86、释义: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87、望庐山瀑布
88、《别东林寺僧》
89、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90、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9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9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
93、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94、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95、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96、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9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朝
98、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
99、《彭蠡湖中望庐山》
100、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101、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102、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103、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104、《山行》
105、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106、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
107、出自:王安石《登飞来峰》。
108、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109、《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110、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1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2、盛唐李白创作七言绝句
113、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14、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15、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116、唐·李白朝
117、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18、《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119、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120、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21、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122、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12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4、二说:李白存诗千余首。这些诗歌几乎无一不佳。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125、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126、李白一生的诗作具体数目不可知,但就现存的看,有两种说法:
127、[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12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9、北宋·苏轼
130、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131、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132、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133、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134、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135、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136、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37、《登庐山五老峰》李白
138、《自咏示客》
139、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140、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141、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142、《九日》
143、释义: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144、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145、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146、《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唐.张九龄
147、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148、《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149、[唐代]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150、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15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2、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袁枚《独秀峰》
153、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154、《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155、《题西林壁》
156、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157、唐·张九龄
158、去过庐山的人都说那里很神秘,其实神秘本身就是一种美。这座山时常隐在云纱雾幔之中,难见其真颜,所以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9、《登庐山五老峰》
160、《庐山东林寺夜怀》
161、[唐]白居易《琵琶行》
162、[唐代]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163、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164、作品原文
165、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166、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167、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168、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169、《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170、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171、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172、庐山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故而成为老族新贵们的休闲宝地,名士故居,贵人别墅也是比比皆是。很多文化名人都登过庐山,更不要说那些伟人。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写过“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的诗篇,赞美庐山“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173、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174、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175、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176、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177、译文:大海以天际作为其岸,当我登上高山的时候我就是最高峰。
178、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179、唐·李白
180、《寒食江州满塘驿》唐.宋之问
181、宋·苏轼
182、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183、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184、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185、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186、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187、宋·陆游
188、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189、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90、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191、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19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3、[唐代]杜牧《江上逢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