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2、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3、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4、文言文断句有很多学问。
5、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6、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7、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8、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9、江上秋风/动客情。
10、例,故人具鸡黍。
11、——《论语》
12、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
13、一般来说凭借语感划分的出。
14、“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15、知有儿童/挑促织,
1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18、夜深篱落/一灯明。
19、节奏划分如下:
20、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1、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22、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23、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4、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25、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26、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27、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28、这个具体要多做题吧,错了我不负责...最好去问老师。
29、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3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1、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2、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3、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34、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子邑人/来此绝境”。
35、例子:我用/残损的手掌
36、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37、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38、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39、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40、《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全诗的朗读停顿如下:
41、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2、“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43、不能停顿的情况:
44、古诗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45、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调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体: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反之,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46、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7、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4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9、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0、==我真的很努力啊。
5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52、二、语速
53、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5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5、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6、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57、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8、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59、“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60、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
61、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62、朗诵古诗的节奏,要根据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来停顿语调,也是要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该重音的要读重音。
63、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4、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6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6、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67、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如一些感情变化起伏大的诗歌。
68、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69、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70、有以下六个大方面:
71、三、语调
72、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73、如果不行,就通过词性和句子结构。
74、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75、⽔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6、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
77、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78、例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9、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80、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81、一是按音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8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4、一)古诗文节奏划分
85、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86、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7、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8、此时通常都要主谓放一起,或主语单独放,补语不能单独提出。
89、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90、小学文言文停顿划分方法如下:
91、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
92、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3、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94、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95、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96、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97、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9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0、萧萧梧叶/送寒声,
101、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活处理。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
102、一、节奏
103、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
104、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a、主谓间需稍停顿,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
105、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106、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07、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108、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9、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1、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2、白话文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