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目:眼界宽阔。
2、王之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4、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5、虽然王之涣出生在大唐强盛的时代,豪迈万千,且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不过本人仕途却坎坷,其祖上出身于太原王家,是当时名门望族,但其祖父、父辈在隋末唐初都是在担任小官,王之涣虽然诗文才情堪与高适岑参相比,但本人却没有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只是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看起来就像找关系走后门才安排的工作,可能其本人性格刚直不阿,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在家过了15年闲居的生活。估计过得也十分不开心,被迫无奈,后来才去当文安郡文安县尉,仍然是很小的官职,可能年纪也大了,不久就染病去世。
6、登鹳雀应该是现在儿童科普读物的诗句,基本都会背诵,除了诗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以来,整诗字体也相对简单,虽然是短短极具诗句,诗句在夕阳偎依着远山慢慢落下,黄河之水涛涛奔向大海,想远眺尽目,那要更上一层楼方能看到,体现的是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宏远的胸怀以及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反映了盛唐时期大气魄大胸怀。
7、这是畅当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而我们一般熟悉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依:依傍。
9、李白没有写《登鹳雀楼》。这个题目的诗有几个诗人写过,其中最为著名、千古传诵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
10、古诗全文如下:
11、登鹳雀楼的作者我们所学的是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不过,据很多文献记载,这首诗很可能不是王之涣的作品,引经据典的作者有六七人之多,最有可能的是同时期的朱斌。
1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王焕之,是我国唐代的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登鹳雀楼时所见的景象,以及面对美景所发出的感慨,全诗将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自然哲理的传达融合的天衣无缝,是说理诗的代表之作。
13、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14、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5、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16、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17、黄河入海流。
18、鹳雀楼,又叫鹳鹊楼。位置在今天的山西永济县,唐朝时属河中府。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可见鹳雀楼有三层,诗句中方有更上一层楼的说法。
19、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20、曾巩,1019年9月30日即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九出生,1083年4月30日即元丰六年四月十一逝世,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1]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21、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22、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
23、诗句内涵
24、畅当〔唐代〕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25、译文及注释
26、他写的诗歌主要有《胡使》《追租》《东轩小饮呈坐中》《人情》等。
27、作者:王之涣
28、《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29、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不是曾巩写的。
30、更:再。
31、登鹳雀楼不是曾巩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32、是王之涣《登鹳雀楼》。
33、王之涣的一生
34、朱斌,唐朝诗人、处士。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今仅存诗一首《登楼》,最早收录于芮挺章《国秀集》中。
35、白日:太阳。
36、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作者开笔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写意,诗人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感受而震撼心灵,悟出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倦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诗名垂千史,鹳雀楼也因这首诗名扬四海。
3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8、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39、白日依山尽,
40、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摧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41、《登鹳雀楼》的作者有争议,有的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也有的说是朱斌。
42、穷:尽,使达到极点。
43、《登鹳雀楼》据说是王之涣的诗。其中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4、该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仙宗十友”,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人称“诗狂”。
45、《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畅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鹳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
46、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远离尘世间。
47、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48、登鹳雀楼
49、鹳雀楼在永济市境内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此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了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50、登鹳雀楼作者是王之涣,是大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出生年代(688年—742年),
51、《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比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52、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5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4、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55、贺知章以诗文知名,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695年考中状元,先后任国子四门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其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56、登鹳雀楼作者是李之焕
57、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己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58、该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59、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6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1、现存最早的唐诗选本《国秀集》将这首诗记在朱斌的名下,并且原标题不是《登鹳雀楼》,而是《登楼》。这本书是天宝年间的太学生芮挺章所编,收录了88位诗人,两百多首诗。
6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63、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64、崔颢所作的诗是《黄鹤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65、诗的大意: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落下,滚滚黄河向着大海日夜流淌。如果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一定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