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平湖秋月古诗38句

时间:2024-11-22 19:15

1、平湖秋⽉”是指:每当清秋⽓爽,西湖湖⾯平静如镜,洁的秋⽉当空,⽉光与湖⽔交相辉映,颇有“⼀⾊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西湖秋夜之⽉,⾃古公认为良⾠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阁凌波,绮窗俯⽔,平台宽⼴,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眺远望,但见皓⽉当空,湖天⼀碧,⾦风送爽,⽔⽉相溶,不知今⼣何⼣。

2、作者介绍

3、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古今皆有赞叹平湖秋月的诗词传世,也有平湖秋月的相关乐曲。

4、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5、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6、潭面无风镜未磨。

7、白银盘里一青螺。

8、宋王洧《平湖秋月》原文: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9、回答问题:是杭州西湖的风景。

10、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11、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12、孙锐(宋)

13、它出自:清朝乾隆帝的《平湖秋月》:“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泻影镜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饱弄金波万里流。”释义:春水初生绿的像油一样,刚出生的蝴蝶的影像镜光一样温柔。等我再次命令行秋掉的时候,让这湖万里流长。

14、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5、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an)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liao)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16、——平湖秋月

17、白苹红蓼西风裹,一色湖光万顷秋

18、“平湖秋月两相和”应当是“湖光秋月两相和”,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画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即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19、平湖秋月的意思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20、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古今皆有赞叹平湖秋月的诗词传世,也有平湖秋月的相关乐曲。

21、湖光秋月两相和,

22、遥望洞庭山水翠,

23、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2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5、[作者]

26、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27、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28、四景图·平湖秋月

29、杭州西湖风景区里面的自然风

30、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31、平湖秋月之所以闻名,是有科学原因的。杭州地处亚热带北园,从地球和太阳的运行规律来看,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从地球和月亮的关系看,钩弦圆确都有规律,秋季时,月亮离地球北半球较近,从杭州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月亮夹角不会超过60度,月光是太阳的反光,柔和清凉,产生一种虚泛,虚无的感觉。杭州秋季的天气以晴好为主,晚上的气温20摄氏度,相对湿度的80%,风速每秒三米到四米,大气中的飘尘杂质较少,月光的穿透率特别高,云淡风清,天高气爽,气候特别宜人,因此看到的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特别清澈和皎洁,所以就有“四时月好最宜秋”,“月到中秋分外明”之说。

32、“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33、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34、“平湖秋月”的意思就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35、宋王洧《平湖秋月》

36、出自唐朝刘禹锡的《望洞庭》

37、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38、圆明园的平湖秋月景观,仿的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观的意境。这里的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