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十九首其一涉江采芙蓉【优选73句】

时间:2024-11-25 19:14

1、《涉江采芙蓉》的芙蓉也就是荷花。另外诗里还说到了采兰花。

2、“涉”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一条河流。金文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似。小篆左右两边都是“水”,中间是个“步”(上下两只脚)字。隶变后楷书写作“涉”。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5、tóngxīnérlíjū

6、东汉末年·曹操

7、shèjiāngcǎifúróng

8、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0、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11、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1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3、创作背景: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5、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6、《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17、翻译: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18、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0、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1、[汉]佚名

22、采之欲遗谁?

23、忧伤以终老。白话译文

24、同心而离居,

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6、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7、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8、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9、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0、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31、还顾望旧乡,

3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33、魏晋·陶渊明

34、所思在远道。

35、lánzéduōfāngcǎo

3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7、兰泽多芳草。

3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9、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0、涉江采芙蓉的诗眼是思,由采芙蓉而引起思,再说所思在远道,因为无法相见而忧伤终老,都是围绕所思说。

41、《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4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3、本诗的“诗眼”是“忧伤”。总结:《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

44、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即是组诗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45、又引申指经历、经过。如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又引申指阅览。如《后汉书·仲长统传》:“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又特指牵连、关系。如“涉嫌”、“涉及”。

46、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47、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8、涉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氵的字和水有关,步指走路

49、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50、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51、涉江采芙蓉,

52、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53、chánglùmànhàohào

54、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55、suǒsīzàiyuǎndào

56、原文:《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7、“涉”的本义为徒步过河。如《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后来又泛指从水上渡过。如《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8、cǎizhīyùwèishéi

59、huángùwàngjiùxiāng

60、汉·佚名

6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3、注释: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⑸相思:想念。

64、yōushāngyǐzhōnglǎo

65、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66、涉江采芙蓉

6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69、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70、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71、长路漫浩浩。

72、归园田居·其三

73、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