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中秋古诗词100首小学二年级优选好句174句

时间:2024-11-26 11:38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祭月习俗不仅盛行于宫内,还流行于民间,宋朝《新编醉翁谈》便有记载说:“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3、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4、[唐·孟浩然]

5、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7、中秋还有一习俗,便是喝桂花酒。

8、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9、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1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静夜思》唐李白

12、出自宋代欧阳修《蝶恋花》

13、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

14、六年级下册中秋节有关古诗,例如:

1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白话释义: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8、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9、其中“夕月”一词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识里“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月亮于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时便是中秋之日。

20、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21、七夕诗句:《古意》作者:孟郊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22、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2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4、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7、如今,还有不少人延续这一习俗,从山南水北赶往钱塘江,只为观那震撼之景。

28、诗中夏:

29、唐代文学家符载的《甘州歌》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30、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3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32、(《全唐诗》)

33、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34、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35、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

3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7、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38、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39、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40、这个习俗,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在蒙古灭南宋后,汉人长期屈服于残酷统治下,为不忘屈辱历史,汉人便将胡头“芋头”示为胡人,争相食之。中秋之际正逢芋头丰收,便有了如此习俗。

41、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4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话释义: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44、出自宋代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

45、《十五夜望月》

46、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4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8、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0、古人为何爱用月亮作诗呢?“咏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主题,几千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那是因为古诗中的“月”常常有其象征意义。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第四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暇、没有任何污染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5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52、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53、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中秋赏月习俗在北方还不很流行。

54、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55、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56、自古至今“月圆人团圆”几字一直印在人们脑海中,无论是宋代苏辙的“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还是唐代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亦或者是宋代辛弃疾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都是在借中秋月圆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

57、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58、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9、由此可见,古人吃月饼不仅是饮食之欢,更是欣赏其中团圆之义。吃月饼可谓是如今中秋节的主流,这千年文化竟能如此完好地延续至今,实在是让人感叹中国文化传承的博大深远。

60、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61、晚秋:晚秋[唐·元稹]

62、《月下独酌》唐李白

63、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64、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四

6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66、中秋节的特色便是吃月饼,吃月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唐高祖在位时,李靖征讨突厥于八月十五凯旋,消息传来时,唐高祖正在吃胡饼(月饼),便与月亮对饮说“应将胡饼邀蟾蜍”。由此,胡饼便与中秋佳节挂钩。

6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8、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69、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二

7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71、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72、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73、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74、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75、唐朝时,祭月仪式便已完善,《新唐书·卷十五》中便有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由此可见,唐朝祭月仪式之盛。

76、中秋拜月习俗,今天虽存在于局部地区,但已不广泛流行。月亮在今天已失去昔日的神性光辉,月亮神话成为愉悦精神的口头作品。

7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78、《关山月》唐李白

79、其二是说唐玄宗年间,杨贵妃与唐玄宗品尝胡饼,两个附庸风雅之人认为胡饼二字不雅,杨贵妃抬头望见一轮明月,便将胡饼改为月饼,自此人们一过中秋便想起月饼。

80、重阳节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1、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82、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83、北宋诗人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84、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区一直延续着祭月仪式。

85、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86、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一

87、中秋吃月饼的说法

88、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白话释义: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89、北宋诗人晏殊的《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0、时至今日,桂花酒已成为不少地区中秋节必备饮品,于桂子飘香之际,饮一杯桂花酒品一口月饼,与家人齐聚共赏皎洁月光,实在是一件乐事。

91、诗中冬:

92、有关“月亮、嫦娥”的古诗如下:

93、在浙江一带,中秋观潮可谓一盛事,“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短短几字,便将便写出潮水如火如荼的气势。

9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96、王孙自可留描写深秋的诗句集锦

97、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98、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99、据《酉阳杂俎》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100、《潮州府志》中也曾记载说:“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清朝时《顺德县志》也有记载“八月望月,尚芋食螺”。

10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唐·李峤

10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0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04、中秋还有观潮的习俗。

105、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106、中秋节别名以及其他各种习俗

107、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10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9、春节诗句:《除夜》作者: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10、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三

111、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112、唐代·王建

1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4、中秋节还有一重要习俗,便是吃芋头。

1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6、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117、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篇五

118、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19、其实中秋自春秋时,便已有记载。

120、中秋:静夜思【唐】李白

12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12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23、宋朝时,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便开始广泛流传,苏东坡便写诗歌颂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朝《梦梁录》中也记载说“八月十五日,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124、梦从海底跨枯桑。——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125、五代文学家和凝的《柳枝》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

126、唐代李端便作诗说:“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到了明清二朝,中秋佳节更备受重视,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

127、元宵节诗句:《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28、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129、清明节诗句:《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0、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31、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32、自上古时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世宗在位时,还特意在北京建月坛专用于祭月活动。《明嘉靖祭祀》中记载有:“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由此便可见古代帝王对祭月的重视。

133、诗中秋:

134、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柳永《甘草子·秋暮》

13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6、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137、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138、《山居秋暝》唐·王维

13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4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41、诗中春:

14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43、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144、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145、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46、中秋节诗句:《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48、出自元代徐再思《水仙子》

14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50、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51、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5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3、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15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155、端午节诗句:《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56、《礼记》中便曾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157、中秋唐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白话释义: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158、中秋节又名“拜月节”“女儿节”,古代女子大多足不出户。可在这中秋佳节,女子们却能携手共逛,猜灯谜、放河灯、看花灯等助兴活动数不胜数,甚至有不少男女因此巧遇,共结连理之好。

15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0、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白话释义: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161、如果说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仅仅是为了陶冶情操,寄托思乡之情,那吃芋头便为中秋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沉重感,它不仅代表了一个节日,还代表着那段被胡人统治的历史。

16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63、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164、宋代诗人苏轼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写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16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唐·王绩

166、月宫中的桂树,也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喝桂花酒便与中秋佳节联系起来,中秋祭月之时,也大多用桂花酒。

167、《古朗月行》唐李白

16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16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0、世人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亲人如月亮般遥不可及,中秋佳节,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借“千里共婵娟”来宽慰自己。传至今日,中秋赏月不仅成了一雅事,还成了一不可或缺的习俗。

17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72、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73、秋菊有佳色,燕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74、其实古代拜月习俗,今天可以进行有效转换利用,如果将虔诚的叩拜变为一种特定的趣味化的游戏,拜月活动就可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比如拜月祈福、拜月问姻缘、拜月求平安等,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愿望的表达,在嬉戏中获得一种心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