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妙玉虽然身在空门,一腔儿女情怀却没有泯灭,在宝玉过寿时还不忘送一张帖子以表情怀。后贾府败落,她这样一个力图保持清白节操的人,最终不免陷身淤泥,被辱身亡,成为污浊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2、第十三首,李纨判词
3、面面与判词暗示情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指僧尼服装,青灯:佛前海灯。
4、这首判词,说了袭人的命运。袭人本来是贾母的丫鬟,因见她责任心较强,贾母又疼爱宝玉,就把她安排去侍候宝贝孙子了,但名分一直在贾母名下,所以她属于借调。
5、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6、林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7、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8、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史湘云、妙玉、王熙凤、李纨、秦可卿。
9、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10、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1、第十首,惜春判词
12、其八:凤姐。
13、而当宝玉进得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副册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诗后又画一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就预示了秦可卿的最终结局。
14、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15、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16、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于他人做笑谈。
17、第五首,贾元春判词
18、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19、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20、第二十八回中,宝玉去冯紫英家做客,偶遇了名伶蒋玉菡,二人交换了见面礼,蒋玉菡送给宝玉一条汗巾,宝玉见他没了汗巾无法束腰,就随手将自己系的汗巾给了蒋玉菡,但这条汗巾是袭人的。就这样阴差阳错,给二人牵了线,所以才有了“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的判词,预示最后宝玉出家后,袭人嫁给了蒋玉菡。
21、判词内容: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22、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3、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24、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25、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26、画面喻晴雯处境的污浊与险恶。霁月难逢,喻晴雯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艰难。彩云易散:隐指晴雯的横遭握残而寿夭。语出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身为下贱:指晴雯身为女奴,地位十分低下。多情公子:指贾宝玉。
27、这首判词说元春在四春中是个佼佼者,但她却十分厌倦宫闱生活,所以“二十年来辨是非”。也有红学家认为元春因宫闱内斗被皇上失宠,赐白绫自缢而死。总之,贾元春最终繁华落尽,终没能逃脱薄命。
28、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29、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30、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31、贾迎春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她的不幸遭遇实际上是四大家族社会关系崩溃的折射,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建立在权势和富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不牢靠的。
32、《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解读(一):黛玉宝钗篇
33、判词第一句隐含李纨之名,第二句隐含贾兰之名。三四句描写李纨的品质并点明她操劳一生只落得一个花封诰命的可悲命运。李纨出生书香门第,严格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妇道准则。在丈夫贾铢夭折之后,心如“槁木死灰”,一心抚养儿子贾兰,不做他想。
34、画面寓“花气袭(谐音席)人”四字,隐花袭人姓名。优伶:旧时对歌舞戏剧艺人的称谢,这里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
35、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锈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6、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7、秦可卿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38、情天情怀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39、秦可卿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40、画面“一枝桂花”暗指“夏金桂”,这个夏金桂是香菱噩梦的开始。“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判词揭示,香菱最后是被夏金桂虐待而死(两地生孤木,是拆字法,两个土加一个木,合起来是桂,指夏金桂)。但是续书却写了夏金桂先死,而后香菱被薛蟠“扶正”,再难产至死。
41、红楼梦里只有金陵十二钗,没有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二钗”,又分“正册”、“副册”、“又副册”的。
42、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唯有天堂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
43、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来曹雪芹根据脂砚斋的建议删去了这段情节,却在判词和画中仍保留了初稿里关于秦可卿结局的某些暗示。
44、贾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45、旨在警醒宝玉,旨在警醒世人。如宝玉到得太虚境,对联大书云:
46、第十二首,巧姐判词
47、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应人物关系如下:
48、黛玉曲:《枉凝眉》
49、其六:迎春。
50、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51、金陵是指省,钗指的是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薛宝钗(无情)、贾元春(情尊)、贾探春(情敏)、史湘云(情憨)、妙玉(情隐)、贾迎春(情懦)、贾惜春(情冷)、王熙凤(情雄)、巧姐(情缘)、李纨(情槁)、秦可卿(情孽)。
52、第二首,袭人判词
53、第一首,晴雯判词
54、画面“一块美玉”寓其名,“落在泥垢之中”喻其结局。
55、第六首,探春判词
56、其一:黛玉宝钗。
57、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58、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59、《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60、这首判词总的意思就是,本来晴雯是贾母看好,准备给宝玉做妾的,因为晴雯符合贾母“贤妻美妾”的标准。晴雯不但长得漂亮,有林黛玉的一些风流之处,而且她的女红也非常精巧,但王夫人嫌弃她“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怕她勾引坏了宝玉而借故驱逐出大观园,造成她抱屈而夭。
61、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6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63、其三:探春。
64、巧姐是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狠舅奸兄欲将其卖给外藩做偏房,后来被知恩图报的刘姥姥救出,到了刘姥姥乡下,嫁给了屯里一户周家人的儿子,在农村有了很好的结果,所为”巧得遇恩人“。
65、前二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二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夫妻离散。
66、第十四首,秦可卿判词
67、正册判词之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68、正册判词之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69、先说结论,红楼梦金陵十三钗判词及赏析如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空留林家夫人宁中有个。
70、妙玉是书中的特殊人物,她生于富贵人之家,因为自幼多病父母早亡被迫遁入空门。无论她出身怎样,能够长期居住贾府受到贾母等人的垂青,足以证明她的特殊身份,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她变得孤傲。
71、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72、“凡鸟”合而成“凰(凤)”字,点出其名。事出《世说新语·简微》:裕康与吕安是好友,一次日安去拜访嵇康,康不在,其兄嵇喜出门迎接,吕安不入,在门上题一“凤”字而去,稽喜很高兴,以为称自己是凤凰,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一从二令三人木:“人木”合成“休”字,暗喻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掉。据脂批透露,王熙凤最后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死。
73、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74、第九首,迎春判词
75、面面暗指巧姐的结局是成为以妨绩为生的乡村妇女。判词前二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二句写巧姐为刘姥姥所救。
76、十一:秦可卿。
77、《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的判词的意思是: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
78、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79、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80、她在短暂的照理家务的过程中,改革贾府内的一些弊政,堪称贾府的改革家。但探春的改革也挽救不了贾家大厦将倾的颓势,根据判词,最后探春远嫁,“千里东风一梦遥”。
81、其十:李纨。
82、《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第五回的“判词”向人们暗示。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即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一首,隐指1个女子;又副册“判词”二首,隐指2个女子。
83、咏絮才;指女子敏捷的才思。晋人谢道韫,聪明有才辩,某天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世说新语,言语》)。这里指林黛玉。
84、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85、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86、其九:巧姐。
87、画面暗示李纨晚年因子得贵、诰命加身。首句“桃李”“完”寓李纨二字,全句寓李纨生子后就青春丧偶。次句寓贾兰的“兰”字,兼指将来贾府诸子孙中唯贾兰显贵。后二句化用唐代僧人寒山《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说李一生三从四德,晚年荣华方至,却随即死去,只留得一个诰封虚名,白白地给世人作谈资笑料。
88、【赏析】
89、宝钗和黛玉
90、赏析:从书中对秦可卿的描写和表现看,她不仅是位美貌、聪明、贤惠、能干要强的小媳妇,而且很有远见,给王熙凤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治家之策。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淫”和不端行为,但死后贾珍为她大办丧事奢侈糜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语言态度也不尴不尬令人费解,给读者留下很多疑云。
91、画面与判词均暗示迎春嫁了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并被他致被折磨而死。
92、其四:湘云。
93、可卿者、可人儿。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警幻仙姑对贾宝玉交待时说过。。。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
94、不要多饮会帮声,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金陵十三钗中晴雯的判词。
95、“中山狼”:古代寓言,赵简子在中山(国名)打猎,把一只狼赶得走投无路,东郭先生将狼藏进袋中救了它;赵简子一走,狼反面要吃掉东郭先生(见明代马中锡《东田集》)。后遂以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指孙绍祖。赴黄梁:这里喻死亡。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说:寒儒卢生枕在道士吕翁给他的一个神奇的枕上睡去,梦中享尽荣华富贵,梦阻,还不到蒸熟一顿黄梁米饭的时间,后以喻人生如梦。
96、贾元春是四大家族再次兴起的关键人物,她自小被送进宫中,最后被选为皇妃,使贾府重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元妃省亲”是贾家最为荣耀的时光,但元妃却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省亲中,不断叮嘱家庭,“不可太奢”。根据判词,元春最终成了政治斗争旋涡中的牺牲品,在虎兔年相交的时候惨然辞世。元春的死使贾家失去了政治靠山,是贾政府盛转衰的一个分水岭。
97、《红楼梦》中惜春的遭遇和选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曹雪芹在这首判词中,对惜春给予了满腔的同情和惋惜。
98、曹雪芹原稿中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秦可卿被贾珍之流玩弄,陷于痛苦的深渊当中,无法解脱,最终不得不在天香楼自缢身亡。这首判词对秦可卿凄惨遭遇的批判,揭露宁国府的主子是制造秦氏悲剧的罪魁祸首,对贾珍之流的封建寄生虫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99、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
100、画面的“一张弓”,谐音“宫闱”的“宫”字;“弓”上悬着一个“香橼(yuan元)”,谐元春的“元”字。三春:这里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争及:怎及。兕:犀牛类猛兽。
101、史湘云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史湘云在大观园中诗书绝佳,并且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
102、其二:元春。
103、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04、其五:妙玉。
105、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106、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107、宝钗曲:《终身误》
108、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109、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110、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111、她的才学和豪迈的性格使得历来的红学家对她都十分喜爱,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112、惜春是贾珍的妹妹,因她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春”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113、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她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114、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
115、第四首,薛宝钗、林黛玉判词
116、正册判词之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17、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为“林黛玉”三字,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金簪雪里埋: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118、第八首,妙玉判词
119、【赏析】: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120、其七:惜春。
12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12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23、情天情海:与太虚幻境的匾额“孽海情天”义同,喻世间风月情多。幻情身:幻变的情的化身。后两句意谓别以为不长进的东西都出自荣国府,造祸开端的却是宁国府里的人,指贾珍等伤风坏俗的秽行。
124、停机德:指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一种妇德。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中断学业,以期求取功名(《后汉书·列女传》)。这里指薛宝钗。
125、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26、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27、曹雪芹让薛林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和同一诗中,达到一种同意的巧妙,这在十二钗判词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曹雪芹在人物想象的塑造和性格的雕刻中匠心独运的精到之出。
128、巧姐判词: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29、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30、第七首,史湘云判词
131、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132、在这一回中,作者借警幻之口,邀贾宝玉神游太虚,以其所见所闻甚至所亲历,阐释了万恶淫为首之要义,作者之苦心孤诣于此章节亦见一斑。辟如此章中所写到的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133、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34、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135、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36、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瞻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137、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138、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2.“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139、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140、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141、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黛玉
142、十四首判词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写了:
14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也叫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文中的十二位人物均为宝玉身边女子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贾惜春、贾迎春、巧姐、李纨、秦可卿这十二位女性名单,以下一一介绍判词。
144、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画上所画应是指此。后来曹雪芹虽删去这段情节,却在判词和画中仍保留了初稿里关于秦可卿结局的某些暗示。后两句意为,不要以为不长进的东西都出自荣国府,造祸的开端其实是宁国府里的人,指贾珍等伤风坏俗的秽行。
145、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146、秦可卿是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卿,嫁给了宁国府的重孙贾蓉,贾府通称蓉大奶奶。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鲜艳妩媚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147、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48、画面暗指探春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后二句诗与此意同。在第七十回放风筝时,最后探春的凤凰和另外一个凤凰,还有一个喜字绞在一起,最后都断线飘去,实际就是和判词一道伏笔探春远嫁。判词还说探春本来很有志向,她自己也说“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但她偏偏命运不济。
149、儿子就在贾府败落后,谋得了一官之职,所谓:“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但是后来又不幸身亡,因作:"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所以李纨还是没能走出“薄命司”之门。
150、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151、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152、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153、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154、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55、第三首,香菱判词
156、王熙凤的诸多行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
157、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闺阁中的贾迎春有“二木头”的说法,她为人软弱,自己的金凤丢了,为了少惹麻烦,她也不追究。可不幸的婚姻恰恰落在生性懦弱,优柔寡断的迎春身上。迎春在出嫁后一年便被孙家折磨而死,实是可悲可叹。
158、林黛玉/薛宝钗(钗黛合一)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59、其月难逢,彩云易散。
160、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161、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可哀。
162、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63、曹雪芹意图通过巧姐的遭遇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骨肉相残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有一种劝人为善的意思在里面。“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两句话言简意赅,包含了曹雪芹在世态炎凉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
164、湘江水逝楚云飞:藏“湘”“云”二字,并暗用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事,喻夫妻生活的短暂。
165、第十一首,王熙凤判词
166、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167、贾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168、其后。。。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泄露天机。。。这之后,仙姑又引着宝玉,尝千红一窟茶,品万艳同杯酒,只是仙姑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169、贾家姐妹中,探春是最有性格也最能干的一个,被称为“玫瑰花”。《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里,因凤姐病了,王夫人托李纨、探春、宝钗照管家务。本来底下的丫头婆子都不服她,但探春铁面无私处理了舅舅的事情,狠狠地教训了捣乱的恶仆后,上下对她莫不敬服。
170、【解析】
171、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172、晴雯,袭人,香菱,薛宝钗,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173、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174、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175、宝钗和黛玉是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一个博学多才,深沉理智,浑厚稳重;一个冰雪聪明,多愁善感,率直重情。判词中写出了黛玉和宝钗的特点,一个德行高尚,一个才学突出,但两人最后也免不了一死一悲的结局。
176、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177、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儿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78、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179、慢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