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一年级长句朗读训练优选好句40句

时间:2024-12-01 16:59

1、低年级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识字为主的类似于儿歌的韵文,第二类是以感知、领悟传统文化为主的古诗或小古文,第三类是带有简单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小故事。

2、如部编版《夜色》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个句子都包含了大约有10个生字,其中最长的一个分句生字就达到了15个。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就要借助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展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韵,渲染出真实可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在聆听和目睹中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到月色的美好,品味到晚间花草散发出的浓郁生命气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教师示范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达和肢体语言,形成多方位的体验,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3、针对不同的朗读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低年级孩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4、春天像个江南的女子,悠悠的河水,轻轻的漫流。

5、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远处飞来了一群大雁

6、冬雨是无情的,雨水迅速打湿了大地,洼地的积水吹着气泡,仿佛大地在哭泣。

7、一、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8、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为例,笔者分别就三类课文谈一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9、表演读。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小燕子、小白兔、小鱼、小蚂蚁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

10、一、强化示范指导,践行积极模仿展开朗读

11、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一些语句的处理尚难以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性的作用,为学生进行示范指导,为学生的模仿提供榜样性的支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自然也就包括了教师对文本长句子的示范性朗读。

12、第二类,以《江南》这首汉乐府诗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诗句的反复也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那么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PPT演示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景表演,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内容,更要重点指导诗中的方位词,通过重读来表现鱼儿活动的范围广、游速快,并要求学生以轻快的语调表现鱼儿的活泼,和采莲人的欢乐心情。

13、三、改变言语形式,丰富认知意蕴展开朗读

14、这年冬天,地都冻裂了缝,小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

15、创设情境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采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例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同学们被优美的情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小壁虎,在爬呀爬。

16、第一类,如《识字3》一课中,在学习了“口耳目手足”这五个生字后,有四句简短的话教学生如何站、坐、行、卧。在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学生才入学两周左右,认识的字很少,更谈不上朗读技巧。所以,教师可以很简单地讲解一下这四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一边做一边读背,主要以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记忆。只要学生正确发音,几次练习后便能够记住这四句话了,再要求他们大声地、带有节奏感地背诵,便可以了。

17、第三类,以《雨点儿》一文为例,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识字量已经明显增加,朗读也不能只停留在读出文字这一浅层次的要求上,更要通过朗读来表现大雨点和小雨点不同的选择,以及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带来的改变。那么,在教学中便可以指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以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现,比如读大雨点的话时用比较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小雨点的话时就用轻快的高扬的语调,对它们的不同的选择——“有花有草的地方”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予以重读,以这样带有角色表演的感觉去读文章,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也就很容易将课文读得通顺流畅,甚至读出感情来了。

18、刚上学的孩子,认识的字太少,当然读书读不成句了。

19、首先发音准确,其次要读出感情,注意停顿和读的抑扬顿挫

20、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学会的字不多。念起来磕磕巴巴的。但是要鼓励孩子慢慢练。因为每一个人上一年级都是这样子的。

21、只有勤奋的人,用功的人,天天读,就能够慢慢的把书读得好。每一句话,就会躲得流畅。那也得所有的字都认识,一年级里面的不认识他都会给你写上拼音呢。

22、句子可以按照它的意思和结构分成小段,这样的小段就叫做意群。

23、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最短是好好学习

24、二、聚焦文本短语,分解认知梯度展开朗读

25、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我认为应该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谈。

26、朗读包含了很多技巧,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论讲得再多,也不如教师身体力行地给出示范,加以引领。低年级孩子真的就像一张张白纸,需要教师以极大的耐心去慢慢地指导,不仅是朗读,还有其他的许多方面,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能“蹲下来”,以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姿态和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帮助孩子们成长。

27、小学语文读好长句的方法

28、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29、在低年级教材的课文中,如果句子相对较长,一般都存在着定语、补语相对较多的情况。一年级学生难以从理性认知的层面理解句子的结构与层次,这也正是他们读不懂句子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教师要将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划分,指导学生读好划分后的短语,并将其当做一个整体来读,这对于学生厘清句子的主干和层次、分解长句子的朗读难度,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30、春天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下子把冬天赶走,一下子又吹出暖暖的风。

31、如《彩虹》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针对这篇课文短语较多的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生字词教学中,专门设置了从朗读词语到朗读短语的过渡,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尝试将短语看作一个整体,并明确“的”字后面的词才是关键词。比如,我们从课文生字“壶”字入手,拓展到“水壶”,然后到“浇花用的水壶”,再逐步过渡到语句“你把浇花用的水壶”,让整个语句的朗读训练如同滚雪球一般,在层层推进中将字词和短语读好。如此一来,长句子的朗读在节奏、语气的调整上也就做到迎刃而解了。

32、事实上,低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如果他们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自然呈现出来。

33、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将长句子逐步缩短,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一方面,又从单个生字逐步向词语、短语和语句转化,在步步为营中突破了朗读的难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所以,当老师的不要着急,学的知识多了掌握的东西多了,自来就会读了。

35、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36、这是很正常的事呀,孩子还得经过两年的学习才能会读书,但是现在的孩子有的在学龄前父母就教孩子很多的字,这样的孩子读书是没问题的。

37、因为你的孩子读书读不成句子,这是真的。

38、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39、摘 要:朗读长句时,难免会遇到中间断句的问题。由于句子长,无法一口气读完,往往有急促或断续的现象,结果句子被读得支离破碎,不够连贯顺畅。

40、对于低年纪学生来说,进行朗读训练非常必要。如何进行朗读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欣赏朗读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的朗读水平。可以找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容、情感。然后让学生尝试朗读作品,比较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如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重音和节奏的把握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