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集合168句

时间:2024-08-27 05:17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

1、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孔子10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2、学以致用

3、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现在很多偏科的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因材施教”的程度还不够。

5、古人刻苦学习的范例数不胜数,人人都知道的古人因刻苦学习而"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就足以说明一切了。知识升华为智慧,有一个学习的积累过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文化知识对人的影响。若要把人做好,就必须做到老,学到老。正如汉人刘向在他所著的《说苑•建本》中说的那样:"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6、学习不仅要思考,还要懂得应用,只有学会了应用实践,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明白真正懂得。

7、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8、这些名言表达了教育公婆对教育的不同看法,然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坚持人文主义、注重智慧、关注道德素质、秉持创新思维。我们要在未来的教育中,更好地发扬这些理念,培养新时期的有用之才。

9、有一天,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问孔子何为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论行动都合乎礼仪就是仁。一旦坚持做下去,天下的人都会推崇你为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回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答:"不合礼制的事不看,不合礼制的话不听,不合礼制的话不说,不合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但一定要把您刚才讲过的话当成座右铭。"(先秦《论语•颜回》)关于仁德,孔子还对另一个名叫子张的弟子说过这样的话:"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问他哪五者,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先秦《论语•阳货》)

10、三、公信:除却个人,所在群体或组织,则考虑大局意识和集体利益,推动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达到权威公正的影响。

11、教育不是一个谋利的行业,教师也不是一个可以大富大贵的职业。

12、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在生命的长河中,恪守这一信条,不仅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也是你赢得尊严的法宝,更是你享有幸福、取得成功的通道。

13、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义,使它们成为一种诗歌和礼乐。在荀子所著的《乐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诅,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可见,荀子认为音乐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工具,这种观点形成了儒家的一般看法:仪礼即是诗意的表现。

15、①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智慧:小不忍则乱大谋④胸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⑤待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⑥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⑦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孔子逝世2494周年,重温先贤教诲,传承中华文化。

16、悠久的历史文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之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点。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颜回对饮食起居不甚在意,每天学习耕作乐在其中。

19、孔子认为: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激励他勇敢去做;

20、教育公婆们是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对推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是一些教育公婆的名言,让我们一起赏识这些智慧的话语。

21、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2、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秦《孟子•离娄下》)孟子的话,又对孔子关于仁的观点作了补充。

23、孔子是中国第一位平民教育家。

24、一个人交往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5、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26、有教无类

27、一个人只有不甚在意外在的浮华,才能专注内心的安宁。

28、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29、只是知道却不行动,那么就等于不知道。

30、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一个人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

31、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要限制他太过刚勇。

32、修己慎独

33、《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4、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5、一个人想要为师,必然要树起老师的榜样。

36、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创立了非常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许多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吸收。

37、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

38、孔子教导我们:

39、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本分,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

40、德育为先

41、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42、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看重学习,因为自古以来儒学灌输的就是人必须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人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而智慧是做人能否成功的根本。

43、在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不惜重金、不辞劳苦地把孩子送到这样那样的学校里学习,或请人"开小灶",期盼孩子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或多或少都是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

44、一个学生努力钻研,陷入困境的时候,老师再出手帮他,才能事半功倍。

45、诚信为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6、言传身教

47、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8、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事的“五字”启示

49、一个人能力再强,人品不好也是没用的。

50、孔子:“教育无边,尽在领导者的手中。”

51、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52、春秋时期阳虎弄权,孔子对这个人很不感冒。

53、古人云:礼多人不怪。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人的礼多到了让西方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传统中国的大"礼"蕴含在"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祭神)祀(祀祖先),如葬仪、祭礼等。在古代,这些仪礼十分普遍,其中不乏迷信和神秘色彩,后经儒家的重新诠释,使之成为诗意的了。这在儒家经典《荀子》、《礼记》和《仪礼》中都可以看到。这些经典之作对祭祀做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们新的意

54、见到利益能想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便肯付出生命。致富光荣,但不做金钱的奴隶;创富英雄,鬼来推磨不需报偿。倘能如此,怎一个“义”字了得?若能财散人聚,你的生命又该是几多光彩?

55、一、自信:多自省,多检讨,多提高,让自己不断进步成长,提升修养和本领,以求达成自信。

56、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57、真正好学的人,不会在意饮食起居,而是努力做事,谨慎说话,有错误就尽快改正。

58、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

59、好的老师,都懂得教学相长,好的老师一般都是饱学之士。

60、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

61、"信"是中国人做人的一个重要支柱。孔子曰:"言必信,信必果。"一个人言而有信,就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信誉度高了,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反之,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哄过一时一事,下次就没人买你的账,事情也就做到头了。道理谁都懂,却不一定都做得到,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能给人以信任的基础,做起事情来就方便得多,有时甚至是棘手的事,或者眼看就要陷入困境的事,说不定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62、达芬奇:“教育应该是一种永远追求真理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走向显著。”

63、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不仅是一份谦虚,更是一种胸怀,还是一条永恒的成才之路。在知识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它仍然是你加强修养、提高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你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64、好的老师都懂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65、面对学生,也是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

66、托尔斯泰:“教育是人生的药,必须靠良师择友,适度运动,智慧平衡的生活来调和。”

67、明朝神品:“教育应该注重品格与智慧,尽可能使学生成为品貌端正,行动端正,智慧与创新的人。”

68、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培养那些知行合一的人,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人。

6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坚守正道,才能火尽薪传,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和文明传承下去。

70、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放弃大富大贵的想法,淡泊名利,授业传道。

71、老师为人师表,往往有更多的道德要求。

72、居里夫人:“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去思考。”

73、摘要: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诱惑,人们各自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奔波着,有时难免迷失了前进的正确的方向,儒家思想便是我们前行中的一盏航行灯~今天物质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就停止了,有点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其实这一切都无不外呼“仁、义、礼、信、智”五字~

74、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5、爱迪生:“教育是培养未来的希望和行动力的关键。”

76、教育不是买菜,要挑挑拣拣,而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蒙。

77、教学相长

78、学习和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足够的能力诲人不倦。

79、与朋友交往,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仍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因此,你一但张嘴,说了就要做到,作出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不然,你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你自己。

80、人品永远大于能力。

81、一个人学习并且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82、每个人其实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所以才变得不同。

83、所以真正的教育要注意时机和方法,不能一味“填鸭式”“满堂灌”。

84、子曰:“有教无类。”

85、《论语·乡》篇中,详细记载了孔子遵照周礼的为人处事行为规范,其繁琐与做作,足以让人作呕:

86、《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87、乱军之中,几乎饿死,孔子却也不远改变他的志向。

88、《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89、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资质,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90、"义"指的是做人的气节。义是一种绝对的道德观,也就是指道义以及符合道义的行为。"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义"的界限在于取不取不义之财;"义"的气节在于能不能主持公正;"义"的境界在于敢不敢为正义献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论语•述而》)孔子的意思是说,吃粗食,喝凉水,睡觉时弯着胳膊作枕头,也有不少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到的富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孔圣人对义的界限可谓分明。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

91、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92、还没有侍奉好人呢,怎么能谈侍奉鬼神?我们既然生在现世,最高的人生境界当是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情。倘如此,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你都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将你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93、教育公婆有一个著名的名言,即“教书育人”。

94、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95、一个孩子孝顺仁厚,诚恳诚信,爱护别人,做到这些才能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96、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7、儒家思想早就存在,并非孔子专利。但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都有自己的蠕家思想。

98、《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经书,这四部书被称为"四书"。在儒家的"四书"中,诠释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即仁、义、礼、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础;义是做人的气节;礼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导。

99、只要你不事生产、鄙视劳动,刻苦钻研坑蒙拐骗技术,坚持跑官要官,用一切为领导服务为宗旨,多几个学生,学生再大力发展下线,以后你就可以成圣人了。

10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01、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102、取财有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03、既然有教无类,那么学生的层次肯定有诸多差异,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4、因材施教

105、"智",显而易见,说的是人的智慧。智慧是做人的主导,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辈子休想有所建树。人并非单凭想象就能做成大事,做事里面有很多学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充分利用你的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的养料,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古代哲人荀子也说:"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必然迟钝。而"读万卷书,行路"的古训,更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

106、"仁"是做人的基础,人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仁"。

107、因此,教育公婆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108、有学识的人不如喜欢求学的人,求学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09、孔子十分强调做人要仁,并且严格区分"义"和"利"。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行义而不谋利,即"推己及人"。在中国,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一直传承到现在。人们普遍认定仁是做人的基础,也就是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所有的德性。仁与不仁,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优劣的象征。

110、君子修省,不和品行不佳的人一起共事。

111、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

112、不许学生沉溺游戏,自己首先不能带头打游戏。

113、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114、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115、忽必烈劝降文天祥失败,便下令杀害文天祥。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了他写的遗书,书中"赞词"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16、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7、打好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8、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119、索罗金:“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以便在未来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120、《三字经》里讲:“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

121、坚定目标----“匹夫不可夺志”

122、荀子:“教育不是注重受教育者专业技能,而是注重传递做人的道理。”

123、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你想要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就必须立足当前,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在坚定不移的实践中,通过持续改进,以求得人生的进步和成长。

124、所以只要肯用心教育,那么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125、"义"是需要决断的。瞬间的取舍,是判断一个人道德高尚或道德沦丧的分水岭。

126、罗文:教育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先发掘为何维持不变,再去推演未知的东西。

127、学过的内容经常温习,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如果你不仅在学生时代做到如此,即使已在社会打拼多年,仍能保持这一心境,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一个结论:你一定是一个学有所成、大有做为的人。

128、举一反三

129、制定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0、孔子的儒家思想教导我们,为人处世应该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要仁政,实际去砸民工的锅)、当面不说背后(樊迟、宰予都是受害者);对领导像孙子,对下级像爷爷(乡篇里写的多了)。

131、孔子没办法,只能去回礼,却特意挑了一个他不在家的日子,避开和阳虎的交往。

132、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是做人的基础。在中国,一个不讲信誉的人,想做成什么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133、无论贫富、地位、职业、智愚、都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

134、二、他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做人处事舍己为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成就别人,圆满自己,获取他人信任的处世之道。

135、要求学生多读书,自己必然先要多读书。

136、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让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137、但是阳虎却屡次来拜访孔子,甚至有一次扔下礼物就跑了。

138、其实大可不必之乎者也的大发圣人之语,也不用上纲上线的狂挖思想根源,孔子及诸先贤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应与时俱进、务实当下,朴朴实实,大道至简,万物通理,个人总结分享心得“三信”如下:

139、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仁、义、礼、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圣明,因此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做人之道的好故事才会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140、前些时侯,一部反映晋商文化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火爆上映,剧中主人公乔致庸以诚经商、取信于民的做法和"汇通天下"的壮举令人感动。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的大部分内容,写的就是当时山西祁县富商、乔家的第三代大东家乔致庸。对于自己的经商之道,他曾经说过:"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乔致庸诚信守义的故事很多,单讲清末年间,他家的复盛油坊从包头弄来一大批胡麻油,准备在山西做一笔好生意,谁知经手伙计心生邪念,竟在油中掺假以牟取暴利。这件事被掌柜发觉后,不但下令立即停止销售胡麻油,还将已经售出的胡麻油全部收回,为顾客调换正宗的好油。如此一来,

141、寓教于乐

142、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143、要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授人以渔,才能举一反三。

144、爱因斯坦:“教育应该使人学习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

145、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6、不管你是谁,只要有一条干肉拜师,我都会收他做弟子,努力教诲他。

147、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8、如果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就比较难了。

149、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0、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说教。

孔子教做人的名言

151、从表面看乔家商号虽然吃了一些亏,但在无形中却提升了商业信誉,反使乔家的商业越发兴旺昌盛起来。

152、孔子自己周游列国,曾被敌人围困。

153、教育公婆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和周围的环境以及受到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54、"礼"是做人的文表。

155、孔子一生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三次拜访老子请教,反复研读《易经》,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破了很多次。

156、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7、传统中国还有许多必须遵循的礼节,如君臣之礼、夫妻之礼、父子之礼、长幼之礼、待人接物之礼„„等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意思是说:后生小子,在父母面前要尽孝,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平时少说多干,真诚守信,对人有爱心,与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如果还有多余的力量,就去学文化。"孔子的话,把做人的仁礼之道深入浅出地说了出来。

158、一个人要想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首先应该把工具准备好。你要想让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你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你准备好了吗?惟有打好基础,方可成就辉煌。

15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0、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161、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3岁丧父,他的母亲仉氏为了把孟子培养成有作为的人,连住处的选择都十分"挑剔",生怕对儿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前,孟家紧挨墓地而居,孟子隔三差五就与孩子们钻到墓地里,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便把家迁居到一个闹市附近,谁知,没过多久,孟子就活灵活现地模仿起商贩叫卖来。孟母意识到自己这一次迁家迁得不是地方,于是她再次迁居,把家搬到了一个学校的附近。这以后,孟子模仿的再也不是"送葬"、"叫卖"等没有品味的游戏,而是正儿八经地模仿起学校里传授的礼仪课程。孟母欣慰地笑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从此定居下来。"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

162、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你的志向。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任职何种岗位,关键在于,当你确定了目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一定要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63、掌握命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64、勤奋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65、时间就像奔腾的河水,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用今天的话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你要珍惜时间,就不能寻找借口,也不能留有退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或超额完成既定的任务。

166、由此看来,孔子倡导的"仁"包含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知廉耻、知善恶、自重自爱,有强烈的荣辱感,还包括为人真诚、博爱、宽厚待人等等。

167、安贫乐道

16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