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42句

时间:2024-11-30 00:00

1、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曲有误,周郎顾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陪了夫人又折兵

3、诸葛亮利用大雾视线不好,看不清实际情况而在船上扎满草人,伪装成东吴士兵模样驶入曹操大营外祥攻,使得曹操士兵放箭扎满船上草人,达到了诸葛亮所需的数量而满载而归,使得诸葛亮在和周瑜的比斗中大获全胜才有了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

4、万箭齐发出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谋略草船借箭经典故事,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的时间造出一万枝箭,诸葛亮让鲁肃准备20艘船,第三天四更去曹操水营,因天黑鲁肃的船上扎满了草人,曹操以为来偷袭,命令一万多弓箭手万箭齐发射向20船上,这样草人满身都是箭,满载而归。

5、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

6、《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7、如【空城计】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8、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9、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10、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十分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非常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1、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12、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3、孔明计谋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4、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15、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16、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

17、诸葛亮诸葛亮在火烧自己的时候,活动物的都属周瑜,联合起来坑骗曹操利用天气有大雾的天气去挑战曹操,顺利接到了雨林间

18、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19、【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0、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21、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三国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

22、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23、《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下面我们来看看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概括,欢迎阅读借鉴。

24、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25、周瑜令诸葛亮督造箭只,三天十万,诸葛亮从鲁肃处借得船只,上面插上草人,趁雾逼近曹营水军,曹操怕中埋伏,就令军士放箭御敌,草人皆中满箭只,遂得箭只十万有余,一举交差!

26、周瑜以为诸葛亮必死无疑,没想到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东风,利用草船借来箭支。

27、“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8、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29、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箭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30、草船借箭历史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31、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33、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够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34、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35、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

36、诸葛亮啊。话说当年,曹操带兵一路南下,首站收附荆州,刘淙投降,收水军蔡瑁张韫,编练水军,水陆两军83万,号称百万,屯兵赤壁,准备进击孙刘联军,一举统一中国。

37、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38、诸葛亮,孙刘赤壁联军,诸葛亮在周瑜面前立下军令,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造箭任务,会有杀头之罪。

39、《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40、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41、【拼音】:cǎochuǎnjièjiàn

42、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lv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