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改变言语形式,丰富认知意蕴展开朗读
2、在低年级教材的课文中,如果句子相对较长,一般都存在着定语、补语相对较多的情况。一年级学生难以从理性认知的层面理解句子的结构与层次,这也正是他们读不懂句子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教师要将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划分,指导学生读好划分后的短语,并将其当做一个整体来读,这对于学生厘清句子的主干和层次、分解长句子的朗读难度,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3、二.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4、如部编版《夜色》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个句子都包含了大约有10个生字,其中最长的一个分句生字就达到了15个。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就要借助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展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韵,渲染出真实可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在聆听和目睹中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到月色的美好,品味到晚间花草散发出的浓郁生命气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教师示范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达和肢体语言,形成多方位的体验,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5、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
6、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7、事实上,低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如果他们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自然呈现出来。
8、我们作为父母要重视指导孩子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孩子的语感。我们在陪孩子朗读时要有层次,每次朗读都要对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朗读,要求孩子读书时不破词、不拖长音,流利朗读课文。
9、二,不要强逼孩子,他们要做什么?要和他合理的和他们说。
10、三.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
11、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
12、小学语文读好长句的方法
13、二、聚焦文本短语,分解认知梯度展开朗读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有所侧重。”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根据每个课时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不容忽视。
15、如教学《春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柳枝的轻柔、桃花的娇媚、田野的碧绿、小朋友的可爱、春雨的润物细无声……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人情人境,从读书声中找到了春天的影子、春雨的力量,进而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
16、所以,当老师的不要着急,学的知识多了掌握的东西多了,自来就会读了。
17、在朗读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然后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有的句子很长,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兰兰过桥》一文中有个长句子:“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
18、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占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二年级阶段,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朗读,正确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可以采取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再让学生用手指着读,特别注意长句子的断句,停顿,还要注意关键的词语,读出感情。
19、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一些语句的处理尚难以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性的作用,为学生进行示范指导,为学生的模仿提供榜样性的支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自然也就包括了教师对文本长句子的示范性朗读。
20、这是很正常的事呀,孩子还得经过两年的学习才能会读书,但是现在的孩子有的在学龄前父母就教孩子很多的字,这样的孩子读书是没问题的。
21、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22、因为你的孩子读书读不成句子,这是真的。
23、一、强化示范指导,践行积极模仿展开朗读
24、给孩子买一些有插图,有拼音的。书本让孩子的兴趣感增强起来并爱上阅读。
25、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6、如《彩虹》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针对这篇课文短语较多的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生字词教学中,专门设置了从朗读词语到朗读短语的过渡,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尝试将短语看作一个整体,并明确“的”字后面的词才是关键词。比如,我们从课文生字“壶”字入手,拓展到“水壶”,然后到“浇花用的水壶”,再逐步过渡到语句“你把浇花用的水壶”,让整个语句的朗读训练如同滚雪球一般,在层层推进中将字词和短语读好。如此一来,长句子的朗读在节奏、语气的调整上也就做到迎刃而解了。
27、其实一年级对于我们现在的成人是很简单,但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还是有所难度,我们应该听取一下几点。
28、句子可以按照它的意思和结构分成小段,这样的小段就叫做意群。
29、同时,亲子共读时要注重范读的作用,尤其是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父母要发挥示范作用。
30、刚上学的孩子,认识的字太少,当然读书读不成句了。
31、只有勤奋的人,用功的人,天天读,就能够慢慢的把书读得好。每一句话,就会躲得流畅。那也得所有的字都认识,一年级里面的不认识他都会给你写上拼音呢。
32、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学会的字不多。念起来磕磕巴巴的。但是要鼓励孩子慢慢练。因为每一个人上一年级都是这样子的。
33、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语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34、如果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到中高年级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是不成问题的。
35、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36、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将长句子逐步缩短,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一方面,又从单个生字逐步向词语、短语和语句转化,在步步为营中突破了朗读的难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7、三,发生方法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不要图快,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读,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能所提高阅读质量。